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沙漠植树人

发布时间: 2018-07-25 10:50:00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张丰

 

2017年4月,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George•Steinmetz)第二次把中国的库布其沙漠列入了自己的拍摄行程单。在这位以长期记录世界各地的沙漠而被国际摄影界熟知的摄影师心中,库布其沙漠太独特了,“它的绿色更多,沙漠上生长着很多绿色的植被,不像是个沙漠。”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George•Steinmetz)在库布其沙漠采风

其实,这片面积为1.86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在十几年前和其他沙漠并无两样。“让人恐惧,害得人背井离乡”,这是张喜旺对它的童年印象。

张喜旺和兄弟们用水冲法种树

张喜旺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生长在沙漠边缘地带让他从小习惯了四季扬沙、扬尘的生活环境,也不曾想象有朝一日要改变这片一望无垠、老人口中“鸟都飞不过去”的沙漠无人区。十几年前,风沙入侵牧民牧区,致使牧业队解散,愈发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很多牧民举家搬迁。那几年,农民张喜旺守着家中十几亩田地,在每年只有一两千元纯利润收入中看不到未来。

树苗

是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还是在留在家中多找些事做来挣钱?想到家里还有要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张喜旺选择了后者。

2002年,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带着“沙漠绿洲梦”来到张喜旺家乡做宣传。尽管不知道这些人的计划和打算,但看到能多挣20元钱,张喜旺想都没想就跟着走了。

2017年4月,库布其沙漠,停在路边运送树苗的年轻人

刚开始种树的时候,张喜旺每天早晨六点就要出发,在没有路的沙漠中开一个多小时摩托才能到工地。由于缺乏经验,白天种的树,晚上刮风一吹就倒,成活率只有20%,以至于最后工程结算时,根本挣不到20块钱,“一棵树4毛7,加上挖坑施肥等,也就挣十来把块钱。”好在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张喜旺的种植技术不断完善,树苗的成活率在不断提高。现在,用了水冲法种植沙柳,成活率已经达到90%。

2017年4月,库布其沙漠,停在路边运送树苗的年轻人

2010年开始,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亿利加快推进了沙漠生态治理的进程,开始大规模在沙漠中造绿,张喜旺当上了“包工头”,拉着兄弟们一起植树。2012年,张喜旺一口气接下了别人不敢承包、条件最恶劣的8000亩明沙的绿化任务,“我第一次去工地看,那个地方风刮得连路都看不清楚,(沙子)打的眼窝整个不行。条件也不好,地下取不出水”,这是张喜旺对那里的初印象。尽管如此,但张喜旺还是一鼓作气,带着兄弟们用几十天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绿化任务。后来,民工联队得到了50万元的丰厚回报。

仅2010年到2014年,张喜旺的民工联队就种树两万亩,从库布其沙漠边缘一直种到了腹地无人区。

吉祥甘草产业示范园内,农民的种植甘草。据介绍,除了有经济效益外,几十棵甘草通过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改造一亩沙漠,把沙漠变成良田

近年来,张喜旺明显感觉到沙漠里的绿色多了,除了杨树,扬柴、花棒、沙柳、沙冬青都有了,狐狸、野鸡、兔子这些小动物也开始在沙漠出没了,沙尘暴明显减少,雨水也多了起来。此外,张喜旺还带着兄弟们脱了贫,“现在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一年下来能赚个七八万!”

搭上国家精准扶贫快车的库布其沙漠脱贫家庭,如今已经住进了杭锦淖尔亿利村的新房

从最初只栽杨树苗到现在能种好许多沙漠经济作物,多年种植沙植的经验还使张喜旺变成了沙植专家。张喜旺说,若有精力,他还想到中国最大沙漠去,把他所学的治沙技术传给那里的人,通过他的经验,让那个地方充满绿色,让人们过上脱贫致富的幸福日子。

策划/视频/摄影/文字 张若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