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儿童慢病防控 医教如何协同

发布时间: 2018-07-11 14:18:46   |  来源: 健康报   |  责任编辑: 张丰

 

在近日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联合《健康报》社、《学生健康报》共同主办的中国中小学生慢病防控医教协同行动计划启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实现慢病防治关口前移,从儿童时期开始监测和干预是根本策略。医疗卫生机构应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教育部门应努力创造促进儿童健康的学校环境,两者强强联合,共同遏制中小学生肥胖及慢病趋增的势头。

有机结合,被动变主动

随着肥胖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在儿童中流行,儿童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密度低等发病率不断攀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2014年,我国7岁~18岁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6%增长到19.4%;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

“为儿童防成人慢性病刻不容缓。”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办公室主任米杰教授指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慢病筛查、建档和健康指导等工作主要由教育部门来实施,而医疗技术标准的制定及慢性病诊治等工作则主要由医疗部门来承担。要实现中小学生慢病防控从筛查、诊断、治疗到管理全面干预的闭环,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医院回到学校的无缝对接,医教协同是关键中的关键。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说,虽然教育机构有自己的保健所和校医,但是做到科学有序地发展,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中国中小学生慢病防控医教协同行动计划将“讲台”和儿童慢性病防控平台做了很好的融合,把家庭、社会和学校做了统一联动,是首都百万中小学生的福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司局副巡视员崔钢认为,青少年慢病的综合防治是系统工程,既包括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也包括家长和学生。医教协同,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

“医教协同的关键是,医疗卫生机构由过去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和学校有机结合,对辖区内学生检查出的亚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干预,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中国中小学生慢病防控医教协同行动计划以北京为实验田,将来覆盖全国。北京儿童医院将利用在全国的儿童医院集团网络,和全国的学校共同推动儿童慢性病防控。

“尽早采取营养处方、环境处方和运动处方可以有效遏制儿童慢性病的高发。”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吴建新看来,还应由医学专家、教育专家、体育专家等共同制定统一的干预方法,并在全国推广。

学校应该怎样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副代表郑道认为,应以儿童最佳利益为出发点,包括校内每天有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要有适合该年龄段的营养配餐等。同时,还有相关政策防止快餐渗入学校或者儿童的生活,如对不健康食品进行征税,并且通过立法抑制这种不健康食品的广告宣传。

以家庭为单位推进

“运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必须健康要素,‘只要一日三餐就要一日三动’。”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成人病(慢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建军说,健康宣教不只针对学生,更应该让家长一起学习,一个家庭中任何一个人得了慢性病,都代表这个家庭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健康中国必须以健康家庭为基础,因此健康生活方式要以家庭为单位推进。

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主任许志飞指出,一些家长认为睡得多才胖,实际上睡眠时间不足,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导致肥胖率增加。“每年的世界睡眠日,我们走进幼儿园、学校做健康讲堂,发现家长对儿童健康睡眠的认识严重不足。关于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疾病早期防控等知识,还应对家长进行更多的科普宣传。”许志飞说。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副调研员宋玉珍表示,根据北京市教委此前的科研课题结果,家长对儿童慢病防治方面的知识特别缺乏。北京市的学校会给一年级新生家长发《健康手册》,告诉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在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累计200余位三甲医院的专家进学校,定期针对家长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学校每年都开展“我和家长一起锻炼”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健康管理。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高爱钰说,北京市每个区都有一个保健所,是教育系统的卫生保健机构,希望保健所可以架起医教协同的桥梁,尤其是在对家长和学生的健康宣教方面,以推进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让多元化媒体平台发挥作用

在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刘清华看来,中国中小学生慢病防控医教协同行动计划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医、教只是牵头部门,还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撑和扶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做好孩子的健康工作。其中,媒体应该更好地担负起普及科学知识的使命和责任。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主任石琳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肥胖儿童在过去20年里高血压的检出率增加了5倍。“临床上,由于肥胖引起的高血压,如果给予适合的运动和饮食处方,控制肥胖程度,患儿的血压会有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医学上可以做到不通过药物来降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这样的信息需要媒体传播给大众。”石琳说。

北京积水潭医院儿科主任万乃君说,临床工作中发现,肥胖的孩子就诊率很低,往往出现了某方面疾病才去就诊。即便因为肥胖来就诊,后续的随访率、复诊率相对就更低了,很多都是看了一次不再来。“如果对这些家长或者孩子进行足够的宣教,让他们意识到肥胖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么就诊率、随访率都将提高。除了医务人员的科普,媒体发挥的作用也很重要。”万乃君强调。

“慢病管理上心理健康不能缺位,这样的观点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同样需要媒体进行大量的科普工作。”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崔永华说,几乎所有躯体疾病都可能伴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现在已经把糖尿病、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叫做心身疾病,这些疾病或者在产生的时候就和心理因素有关系,或者在产生以后会出现新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社交退缩等。

《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表示,儿童慢性病高发,“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除了卫生、教育、体育等部门共同推进儿童慢性病防治工作,新闻媒体也应承担科普宣传的责任,传播权威的、正确的健康声音。《健康报》作为传统媒体正朝着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学生健康报》是专门给家长、老师传递正确健康信息的媒体。我们愿意搭起多元化的媒体平台,把各方的力量串联起来。(记者甘贝贝 张士国 特约记者余易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