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致青春

发布时间: 2018-07-09 16:52:49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2013年5月12日,是母亲节。由于儿子高考在即,我竟忘记了。还是儿子心细,在我们到学校探望他的时候,儿子一句热情的:“妈妈,母亲节快乐!”点醒了我,紧接着儿子给了我一个同样热情的拥抱:“学习紧张,没有为您买礼物,先送一个熊抱吧!”接着又流露出几分神秘:“我自己画了一张贺卡送给你。”我激动地接过贺卡的同时很不合时宜的说了一句:“学习这么紧张,你这不是浪费宝贵的时间吗?”儿子笑着说:“毛毛雨了。儿子我的这点特长您是知道的,草草几笔,权当缓解学习劳累的小休闲。”这一次,是我给儿子一个感激的拥抱,为他的爱心、暖心和贴心:“谢谢你,儿子,贺卡太棒了,我喜欢。”儿子转向先生:“老爸,接下来的买礼物之类的祝贺,就交给您代劳吧,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去了。”说话间,潇洒地挥挥手向我们道别。

回家的路上,先生也想象儿子一样突出表现,突发奇想地发出邀请:“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为儿他妈祝贺节日,可否?”

记忆中,和先生一同到影院看电影是一个比较遥远的事情了。回想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时光,进电影院看电影是当时时尚生活的标准写照。尤其对学新闻的我们而言,看电影是文学艺术欣赏不可或缺的课程。于是,在南二礼堂、房管影院、百花影院……,我们一遍又一遍地为《魂断蓝桥》洒泪、为《青春万岁》激情、为《红高粱》澎湃、为《老井》感动……。最最喜爱的就是不厌其烦地在河大校园里的南二礼堂观看《魂断蓝桥》之类的经典大片,优美的旋律,唯美的蒙太奇,还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我们如饕餮之徒般尽情地享受着电影艺术的盛宴。

那时,先生尚在严格的“被考察期”。校园的林荫中,我们比肩而行;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我们对面而坐;只有在电影院中,我们似乎可以稍稍地亲密无缝一些,特别是冬季,我冰冷的小手总是包裹在他温暖的大手中。于是,到电影院看电影成了他万分期待的浪漫的享受和美好的期盼,也常常会因为我答应了他的看电影请求而欢呼雀跃。

毕业后的“丁克”生活中,到电影院看电影依然是我们的喜爱, 90年代初的影院,面积小了许多,音效也好了许多,座椅已经由先前的木质改为布艺。对文学细胞蓬勃生长的我们而言,电影院成了补充艺术营养的精神之园。

再后来,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陪伴儿子成了主要“功课”,与电影院越来越疏远,到影院看大片成了奢侈的享受。随着儿子渐渐长大,一家三口到影院里看儿童类大片,成为家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家中的电视已经超大、高清,环绕音响一流,完全能够满足我们对欣赏大片所要求的高水准,一起到影院看电影反而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鸡肋”。于是,我们开始被影院遗忘抑或我们遗忘了影院。

也正因如此,先生的“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提议,让我十分诧异后又二十分的欢呼雀跃。恰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演,我们也就顺便缅怀一下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排队买票时,发现身边尽是青春靓丽的男男女女,好在那日我穿了一件纯棉长裙,披着柔顺的长发,加上依然玲珑有型的小身材,“还是很有十足的青春模样的,从背影看!”先生坏笑着搞怪。事实上对自己能够“混入”青春行列,我还是蛮有几分欣喜和欣慰的。

“爆米花、果粒橙、棒棒糖,还有什么?”先生如大学时一样慷慨,只是我已经不再是大学时的“吃货”:“嘟,打住,买了你吃!”先生摊摊手:“大学时没钱买,没的买,现在买了没人吃,悲催呀!”但先生还是买了一大堆的小吃:“你不吃,我吃,大学时我是多么的舍不得吃,你吃我看了四年呀,现在我也享享口福!”

我全然不顾老公的揶揄,拉起他的手一蹦三跳地跑进影院。“60后怎么像90后似的。”先生稍稍用力拽了我一下,以示警告。起初,先生还有一些矜持,也难怪,公务员做了20多年,年少的轻狂、激情、浪漫被磨去了许多。但只是一瞬间,不惑的男人就变成了青春的男孩,想必是找到了大学时代和校园里的“赶脚”。

如果按新定义的40岁青年的概念计算,我们尚在青年之列。如果按老话讲,我等将“奔五”的这帮人早已青春不再,并且正以过来人的眼光观赏着自己孩子的青春岁月,并从中搜寻着自己的曾经和过往。

大学生活的热血和张狂,社会现实的苍凉与悲情,青春就在它们中间游走着、交割着。不知道什么时候,青春已经悄然地离我们远去,望着它的背影,我们只能五味杂陈地于影片中缅怀了。

《致青春》将我们带到了90年代初期的大学校园,虽然比我们的大学生活晚了几年,但在电炉子、断电、初恋、毕业,散伙饭、恋人的分道扬镳、同学的各奔东西以及初入社会的无措等等的影像中,我们依然一目了然地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回到了曾经的岁月——   

那个时候,总是热切地盼望能一夜长大,展翅于高远的天空。总是猛烈地抛洒着激情,急不可待地去找寻爱和被爱。总是不顾一切地表白海誓山盟,仿佛一百年太短,我们只争朝夕。那个时候,即使在春天就把夏天挥霍,也丝毫没有不舍,因为我们拥有青春,而青春又是一个极度慷慨的施主,它的月光宝盒里似乎为我们存着无限的光阴。

生在“60后”,长在“70后”,青春在“80后”,奋斗在“90后”……,不知不觉中,我们作别了青春。也终于有了中年的成熟和醒悟。

沉浸在影片中,我们如同捧着一罐富含青春荷尔蒙的葱伴侣,大嚼自己已经逝去的“青葱”。回到现实中,我们确乎找回了大学时的甜蜜——“看那刁蛮样,像不像你?”“那赖皮样倒是与你几分神似!”“文学加工一下好不好?那叫对爱情的执着。”我们看着,低语着,先生也很自然地将我的小手握进他的大手中。激情感人处,我的眼泪无声而下,那顺着脸颊慢慢流下的泪,是为当年青涩懵懂的爱情,是为当年拥在怀中的梦想,是为无奈之下做出的承诺,是为一次次梦里回到的校园、一个个忆起的人人事事……,总之,是为那一去不返的青春。

记得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座15世纪教堂废墟上留着一行字:事情是这样的,就不会是那样的。平白的语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有去无返。而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要躲避礁岩,要融入激流,可以汇成小溪,可以渗入大地,可以奔流入海。人生没有模板,只需将心灯点燃。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唯有以平和的快乐,静观天地与人世。

于是,我们开始剔去青春时的锋利棱角,慢下脚步、耐下性子,和这个世界和平共处。

于是,我们开始懂得告别过去的痛苦,并开始懂得告别痛苦的手要由自己来挥动。

于是,我们开始制造当下的幸福,感悟到幸福只是在享受生活的时候出现,而不是在苛求生活的时候。

……

随着人群走出影院,有晚风徐徐拂面。“我要自行车二等的待遇和风吹长发的感觉。”我耍赖着。先生看看我们的汽车,有些为难:“出难题?!”但很快:“有了,请公主上车!”他打开全部的车窗和天窗,清风吹起了我的长发……。“夫人,与时俱进的二等,你可满意?”

一路欢歌笑语中,我们找回了曾经已经逝去但永远不会逝去的青春。(特约撰稿人 王淑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