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挤出“水分”就见“红利”

发布时间: 2018-06-19 11:13:21   |  来源: 中国医药报   |  责任编辑: 张丰

 

北京市中关村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主动上门为辖区内一家食品店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而该所从受理到将《食品经营许可证》送达商户手里仅用24小时,受理审批时限位居全国前列(详见6月8日本报1版报道《为了承诺的五天》)。

这让笔者联想到另外一件事:今年4月,贵州省毕节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你点我检、问检于民”的监督抽样工作中,联合媒体对群众“圈点”的食品的抽样过程进行了全程“曝光”,让群众知晓“透明监管”“监管透明”和“为民监管”“监管为民”,得到了百姓的好评。

两个事例,同述一个道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是转换政府职能的“牛鼻子”。也就是说,加大“放管服”的力度,具体“放管服”的手段,监管的效果就“看得见摸得着”,当地的食品药品营商环境就会得到有效改善。换句话说,就是“挤出了‘水分’就会见到‘红利’”。

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放”是手段、“管”是保证、“服”是核心。没有“大胆”的放、稳步的“放”,“管”就无劲可使,监管水平也上不了档次和层次;没有科学的“管”、严格的“管”,“放”就成了断线的风筝。“管”和“放”共同服从和服务于“服”。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监管与发展、服从服务于食品药品安全和大众健康。总之,要切实把权力放下去,使监管严起来,让服务跟上来。

深化“放管服”改革,就是要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把该管的事管好,把该放的权放到位,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食品经营许可审批中,千方百计自我加压、挤掉“水分”,让政务信息多“跑腿”,让办事群众少走路,为各地同行做出了示范,积累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有益经验。

“放管服”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事关发展全局和人民福祉。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直接的体现。只有深刻认识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意义,才能对接群众需求,真正让群众有获得感。

“放管服”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过程。工作的深度、广度、角度等都随着时代要求、任务特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还必须有坚强的韧性和艰苦细致的作风。既要投入感情,又要增强责任,还要把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促进新时代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更大更多的改革红利。(唐立常)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