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办好老年餐桌,需要“软硬兼施”

发布时间: 2018-06-12 16:39:51   |  来源: 北京晚报   |  责任编辑: 张丰

 

老龄化社会,脚步越来越近。照顾好身边的老人们,是全社会的责任。民以食为天,把老年餐桌办好,是当下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居家养老,无疑是目前众多老人的首选。在子女们为了生活奔忙无法天天侍奉于案前之时,生活上的必要保障就成了一个难题。不是所有老人都能承担得起雇用一个专职保姆的费用。面对着复杂的烹饪过程,吃什么、怎么吃,是老人们的第一难题。推广老年餐桌对推动家庭养老意义重大。

现在不少社区都开办了老年餐桌。但是除了老年社区,更多老年人居住在年龄层比较多样的小区里。因此,老年餐桌服务,是不是能开到老年人心里去,更进一步,能不能办成老年人除物质食粮外精神食粮的“储蓄所”,解决这个问题,有不小的难度。

据媒体报道,各个老年餐桌,效果不一。有的热到要提前排队领号,有的冷到机器坏了都无力修理。这样的现状,必须尽快得到解决。对于老年餐桌的有序管理,不仅仅事关老人,而且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

早前就有长期从事老龄化问题研究的专家提出,解决老年餐桌的问题,要多管齐下。“其一,针对不少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的现实,要扶持专业的老年营养餐制作与配送企业,做好老年人的营养分类、评估、监督工作;其二,运营模式上要打破目前这种分散的运行方式,转变成有中央厨房、就餐点、配餐点、送餐助餐服务的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营养膳食;其三,要有健康的服务与指导,营养师的加入能够提升老年餐的营养健康水平;其四,家庭助餐服务要向失能失智这些特殊群体倾斜,为这些特殊困难家庭提供配餐服务。”

也就是说,老年餐桌,不应该是单兵作战,而应该是以点带面,以标准化运作的方式,将目前的成功范例进行全面推广,达到让所有老人受益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这需要政府部门与企业联动,更需要长期不懈的执行与监管。具体地说,办好老年餐桌,需要“软硬兼施”。

从硬件的角度上来看,从菜品的供应、加工的程序到配送的过程,都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出台,才能保障老人们的用餐质量。老年人的饮食有其特定性,比如必须少油少盐,要软烂适口,还要营养均衡。单纯一个餐桌根据老人们的需要解决了某一个问题,并没有普适性,所以就会造成菜品供应质量不一,餐点遇冷或过热。如果能够有统一的管理,再加上灵活的个性化服务,那么,一个合理化的改变,就能够惠及更多的老人。从成本上考虑,老年餐桌更应该倾向于公益化性质,政府应该予以支持,不能让办老年餐桌的企业独立支撑这项“成本高利润低”的工程。

另外,软件上的标准可能更难以实现,但也许是更重要的指标。老人们在年迈的同时,更需要被尊重被鼓励,老年餐桌不应该仅仅是老年人果腹之所,更应该重视他们的要求、理解他们的难处,给他们关爱和照顾。在老人们得到可口饭菜的同时,他们也需要“对口味”的精神滋养。在礼貌服务、倾听需求之外,提供健康养生知识甚至提供一些相关培训,也许都应该纳入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视野。

中国有句古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期待老年餐桌能够呈上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和全社会对于老人们的一份敬意。让老人们能够在吃得满意的同时,收获一份自尊和自信。这对于许许多多未老之人,都是一剂非常重要的安心良方。(侯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