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保护优先 人海共生(新时代新步伐)

发布时间: 2018-06-05 14:30:18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责任编辑: 张丰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中共十八大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洋保护和开发过程中,中国政府倡导的是“海洋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较之过去的“开发与保护并重”是一个大转变。

在“保护优先”理念指导下,国家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以及极度濒危动物的保护,严格保护区管理,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捕捞等各种破坏行为,并不断推出各项禁渔休渔制度及海洋渔业管理,既保护了海洋资源,又维护和保障了渔民的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好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建立海洋生态红线是中国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的一个创新举措。生态红线是我国环境治理领域重要制度之一。现在,这一红线从陆地延伸到了海洋。建立海洋生态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重要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其良性发展,形成人口、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国家海洋空间保护和利用格局。去年3月,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加强实施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即在红线区域以内禁止从事开发活动。

海洋生态红线的建立抑制了人们对海洋无节制开发的冲动,确保了海洋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通过科学调研合理划分区域,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开发。

尽管我国在海洋生态保护中做出不少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合理的开发如滩涂开发利用、围海造地等活动吞噬了大片湿地,自然的原始景观在逐渐缩减;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加造成了海洋生态环境失衡,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不断增长的大规模近海养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近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影响和制约着沿海经济的稳定发展。

未来,贯彻“保护优先”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比如加强沿海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等关键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降低海洋和陆上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恢复海岸线原生态景观,在沿海重点旅游区、经济开发区,加大力度修复沙滩海岸、退耕退垦还滩还海,建设原生态自然景观和廊道;建立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大海洋监管执法监督力度等等。可以预见,有效的生态保护行动一定会带来人与大海更加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刘单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