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甘肃省酒泉市80后村党总支书记王生兵——
“就想留在村里做点事”(最美基层干部)

发布时间: 2018-05-28 10:59:48   |  来源: 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张丰

 

王生兵(右)在温室大棚内向农户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资料照片

“亲戚朋友们劝我去条件好一点的城里工作,可我,就想留在村里做点事。”2013年,王生兵当选酒泉市肃州区泉湖镇永久村党总支书记,成为肃州区第一位有本科学历的“80后”村党总支书记。

5年来,他强队伍、谋发展、兴产业,让永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变成了肃州区基层党建示范点,永久村也成为肃州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子想发展,村干部得有好的发展思路”

2013年,刚上任的王生兵发觉,新的岗位压力很大……

以前,“永久村的‘乱’在区里是出了名的,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党组织干事没人信。”为了“摸清”永久村,王生兵四处走访请教:

“不是我忘了党员身份,我也想发挥作用,但就是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不知道力气该往哪里使。”村里老党员吴希贵说。

“别说我们宁听商贩的,不听干部的。谁能带我们致富,我们就信谁、跟谁。”村民王建虎对王生兵抱怨。

上任一个多月,王生兵把全村400多户基本跑了一遍,摸出了门道:“村子想发展,村干部得有好的发展思路。”

王生兵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议,把了解的情况和想法向两委班子交了底:“我们可以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设施种植,走规模化、集中化发展的路子。”

经过王生兵多次分析讲解,村干部们同意他的思路,决定带领村里的百姓发展设施种植,搞温室、种大棚。

“解决了困难,老百姓对党员干部才会更加信任”

“规划有了,可温室怎么建、钱从哪里来、收益怎么保障?”质疑声逐渐多了起来……

“刚刚动员起来的信心不能就这样被困难吓倒,这次要是失败了,永久村的发展又会错失机会。”王生兵说,“解决了困难,老百姓对党员干部才会更加信任,才会支持我们的发展思路。”

王生兵不敢懈怠,积极到镇里、区里跑项目。他动员有产业发展能力的4名党员率先建起了11座高标准日光温室,为群众做示范。后来,王生兵争取到了市区镇三级项目扶持资金40万元,并发动党员干部为群众作担保,办理了贷款62万元,加上群众自筹到的83万元资金,用两年时间顺利建起了59座高标准日光温室。

王生兵聘请技术专家,经常开展技术培训、田间跟踪指导、农村土专家培育,解决产业技术难题。

黄瓜、辣椒、西红柿,基质、滴灌、卷帘机……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被引入运用,为全村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带来了生机。

一茬番茄3万元、一棚辣椒2万元……在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下,不到5年时间,全村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10座,建成千亩党员先锋示范基地1个,百亩高标准日光温室小区4个,70%以上的农户参与到设施种植中来。

2017年,永久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9023元增加到16200元。

“生活好了,环境好了,不能让群众思想落伍了”

在发力设施农业产业的基础上,王生兵动员党员带头连片流转土地,引进农业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为缺少发展资金的农户开辟了“租金+薪金”双增收的新途径。村民们当起了产业工人,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小商店,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王书记的到来,让村子焕然一新。”一位村民说。5年来,永久村始终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仅还清了历年欠下的20多万元村级债务,还实现了160多万元的集体积累。

5年来,王生兵多方奔走,累计筹资14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32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完成了永久村小学整体维修改造,铺设了村组道路9.7公里,实现了柏油马路组组通、电话网络户户通……

“生活好了,环境好了,不能让群众思想落伍了。”王生兵说。在村集体的努力下,永久村翻新扩建所有村民小组的文化室,修建村民健身广场并配备活动设施;村里每年还拿出3万元用于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如今,晚饭后和农闲时间,村里人可以到文化室读书看报,可以在健身广场跳广场舞或参加文艺演出队,精神风貌大不一样了……(银燕 牟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