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诗路与思路

发布时间: 2018-05-15 15:04:48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说起写诗,我是一个门外汉,由于交了很多写诗包括媒体的朋友,听他们讲过一些,我不得不装点诗文。

记得十三四岁我考上高中时,父母奖励我,安排我上学前让我到姐姐当时工作的鲁班水库(据称是四川第三大人工湖)去游玩。因为水库正在修建,也没有什么好风景,所以我记不很清楚水库的模样了,只记得进入高中后的第一篇作文,我写的是游鲁班水库,文章以诗开头,受到了语文老师龙柏的鼓励。

1984年,任乡村医生兼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几年后,我报名参军。从四川到江西,首次出远门,经过陕西、山西、河南、江苏等省市,首次出远门的我,坐的是火车和解放牌大卡车。有天,进入一个狭窄的山沟时,大篷布外传来纯朴的“解放军叔叔好”声音,有点写诗的冲动。到新训驻地后,躺在被窝里,以《李白杜甫在人间》为题,写下了上百行的叙事语(不敢称诗)。

后又给当地报纸写过《萤火虫》《十六字令春.夏.秋.冬》等。再后来,北京申办亚运会成功,圣火传递到驻地所在城市时,看到人群如欢乐的海洋,我写了三五十行的《亚运圣火》,投递给驻地报社。我在部队机关担任士官(当年叫志愿兵)其间,单位有一位非常爱写诗的团职参谋(后因为创作诗歌数量排世界前列,被收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曾让我帮他抄写诗歌,还执意让我给他的诗集写序。被逼之下,我曾短暂品味了一下诗到底是什么东西。

转眼就到2013年5月中旬,曾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动员我使用微信并交给方法。加了几个好友,看到大家在群中转发别人的文字和图片,觉得写微信挺好,但应有点差别,遂决定文并图写写打油诗。于是,看到啥就拍啥写啥,趟到哪就拍到哪写到哪,平均每天一首之多。

又过了一段时间,北京市控烟协会的同志,从别的渠道听说我“会写诗”,找上门来提出给协会创办的“无烟北京”平台写点“诗”。作为控烟志愿者加上本身负有组织全市开展控烟卫生监督执法的任务,深感义不容辞。但感到打油诗对题材的限制,遂斗胆写了散文式的控烟“诗”40余首,多数已被刊发在“无烟北京”平台上。

又过了一阵子,到了2017年2月,几位全国作家协会和诗歌协会会员、一些媒体的社长、主编,邀请我加入“北京诗派”,并从发表角度建议我散文诗。见他们挺真诚,我以步行上班其间的见闻为题材,写出《后来》《烟囱》《河堤的迎春花》等交给他们。又有不少微友劝我将一些诗改成歌曲,我信以为真,将几首诗交给了结识不久的作曲家,其中《领袖挥舞巨手》《浓浓的爱意》两首已经谱成歌曲,两位著名歌手已经开始传唱。因一不留神当了词作者,我对写散文诗似乎有点上瘾,用夫人的话就是“除了上班工作就是在微信上写诗”。夫人说归说,我该写还继续写,比如,我计划专为党和国家一重要会议写的组“诗”,快要完成了。

拉拉杂杂说了自己的诗路,再说说思路吧。

诗,是实的,是现实的生活的写照。我始终认为,坐在房间里冥思苦想,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是写不了诗,至少说是写不出好诗来的。因此,我无论是写打油诗,还是写散文诗,总是以真实的工作、生活、学习状态来写,总是写看到的事物,花与草,树与石、鱼与鸟等等。如有位朋友家中养了十多条很美的红色金鱼,我看到鱼儿在其中游得很欢,但由于玻璃缸子的面积只有那么大,鱼儿活动的距离很受限制,于是,我写了散文诗《缸中鱼语》,微友看到后,说再深化一下,写出鱼儿渴望冲出鱼缸那种心境就更好了。于是,我以《为爱放手》为题,对原诗进行了修改,多位朋友包括媒体的主编,对我说,这是一首好歌的词。

诗,是有信仰的,是展示爱党爱国爱家爱工作的情怀的。比如说,2018年4月13日,我从新闻中获知,国家首次举行海上大阅兵,我以《海上阅兵》为题,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伟岸的身躯/雄伟的战舰/惊艳的机翼/走向朱日和训练场/走进广阔的海洋/在惊涛骇浪中列阵/在风沙尘土里整装/我们渴望和平/但不惧怕打仗/人若犯我/我们就端起猎枪/这是军队建设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这是最高统帅/向世界宣誓/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很多的朋友,给我写的打油诗和新体诗(散文诗)点赞叫好。不是我写的诗句有多美,而是他们在其中看到了我的信仰、我的理想,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认为从我几句、几十句、上百句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真诚,也就是他们常给我的“正能量”。有几位朋友甚至开玩笑说,我们希望每天都能够看到你的作品,美美的,看了你的诗,尽管只有三五三八行,但觉得让人心里光亮。就在这两天,一位工作在百度的朋友(前几年我作为国家调查组成员到百度蹲点一周结识),给她的一位朋友介绍说:王处的作品和王处本人,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诗是可以传承的,好的诗作,可以穿越国界、穿越时空。诗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我还在部队工作期间,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少将研究员王安将军,看到我撰写的《“小远散”单位管理之法》后,认为是一篇“精品”(我在文章中提出了军队小远散管理的“三法”,被写入中央军委文件)。后来,他亲自为我的调查研究作品选《求索》作序,并谆谆教诲我说:很多著名的作家、记者、专家、教授,都有自己的传世之作。读者往往是通过作品而想起作者是谁,如著名作家魏巍出版了包括《东方》在内的大量作品,但是令人们最难以忘记的还是他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记起将军听教诲,深以为是。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拥有不朽的文化和灿烂的诗作,更不乏流芳千古的诗人。《诗经》、唐诗,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仍然影响着我们包括我们的后人。因为读诗背词,我们记住了屈原、李白、杜甫,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就会想起当年红军长征时崎岖的山路和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的样子。

诗,具有格律,但又不能拘泥于此。诗,尤其是古诗,因为其平仄起伏,朗朗上口而让人难以忘记,又因为其往往比较短小精练,适于背诵和记忆而深受喜爱和流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市场化经营等等,加之阅读习惯的改变,许多诗,不再讲究格律、对仗,有的粗看起来很罗嗦,有的粗看时品不出任何道理,但这些都不重要。关键的是,诗、词、歌、赋,必须有思想、有境界,必须提炼出思想、提炼出境界,必须让人看得出思想、读得出境界。

作者简介:王开斌,现任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处处长,1965年2月出生,四川省三台县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宣传保卫处副处长、处长等职。

在《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解放军报》等发表新闻、言论、散文、诗歌作品3000余篇,出版《我是一个兵》《人生本来简单》《台前幕后》《求索》4部专著,40余篇作品被收入国家、军队报刊理论研究、新闻宣传重要文集。《使命让我如此坚强》《二炮后勤保障阔步迈向现代化》等作品55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奖、全军优秀新闻作品一二等奖等。

在军队工作期间,关于小远散单位的管理之法,被写入中央军委制定下发的文件,58次立功受奖,其中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两次,事迹被收入第二炮兵《火箭兵英模录》。200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先后从事过卫生信访、依法行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安全生产、治安保卫等工作。关于安全稳定和综合监督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创新做法,被写入北京市下发的有关文件。被首都文明办评选为“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被北京市政法委、联席会议办公室等评选为“十佳办信员”、“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先进个人”,6次当选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并受到嘉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