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的“能工巧匠”——记 “京铁工匠”杨献章
发布时间: 2018-05-02 15:47:14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杨献章
“我们一丝不苟、精检细修,对疑难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行。” 今年57岁的杨献章是石家庄车辆段石家庄动态设备检测维修车间电脱班组工长。受父亲熏陶,他从小对铁路充满了向往与热爱。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1987年参加铁路工作,三年铁路列检工作,磨炼了杨献章不服输、能吃苦的意志。1990年,杨献章来到红外线车间,干起了负责铁路线路两旁监控、监测车辆运行的设备维修工作。
列检是“检修维护火车”,红外线是“检修维护保障火车安全运行设备”,两个系统完全不同。面对“杂乱无章”电气线路、如同“天书”一样的机械原理,他懵了,但没有退缩。
“一定要尽快熟悉业务知识,掌握技术本领,别人能学会,咱为啥不行”,杨献章暗下决心。一有时间,他就拿出《电路基知识》、电路图等理论知识,一点儿一点儿“硬啃”,有时捧着电路图在设备旁一站就是几个时间。
遇到问题时,杨献章总是追着老师傅问个不停。老工长岳文田被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打动,专门给他开起了“小灶”,给了他一些“秘籍”图纸,处理故障都带着他一起去。
一天夜里,风雨交加,原四场报告脱轨器“不行了”,他和工长老岳赶紧带着工具“摸”了过去。“时间不短了,你锻炼锻炼吧。”工长老岳说。二话不说,杨献章抄起“家伙”检查了起来。一分钟,五分钟……时间仿佛凝固,可怎么也发现不了故障,平常学的知识还是用不上。工长老岳在旁边笑着说:“心脏不好。”杨献章赶紧俯身“贴”在电动脱轨器的“心脏”变速箱齿轮处听了起来,全然不顾已经浑身湿透的身体。“齿轮异音卡滞,需更换”。他激动的叫了起来,配合师傅迅速排除了故障。回去的路上,他还一个劲儿地问工长怎么判断故障,怎样听音,怎样处理更迅速。
一来二去,师傅的“绝活儿”一个个被杨献章“偷”了回来,只要车间、段上有技术比武,他准是第一名。“听音辨故”、“蒙眼换件”等“独一手儿”更是让年轻的杨献章名声大振。
“凝神屏气无言语,两手一心付案牍”
“质量第一、安全永恒。”翻开杨献章的工作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多年来,他坚持把每次处置故障的故障原因、故障表象、检修方法、心得感悟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这个习惯坚持了近三十年。如今,随着设备更新,已陆陆续续记录各种常见故障处理方法500余条。
杨献章不但专注于钻研技术,还善于提炼和总结。他每天下班回家,头一闷就钻进书屋,拿出纸笔,将当日记录的故障处理过程进行总结,画出电路图、原理图,想着怎么减少故障,怎么改进设备。妻子为这事儿不知道跟他吵了多少次架。
为了不影响家人,他干脆独自住在书房闹起了“分居”,还煞有介事地将门口贴上“杨献章工作室”,减少对妻子、孩子的打扰。妻子面儿上数落他,暗地里总是把他还没顾上吃饭菜热了又热,轻轻放在杨献章书桌旁……
常见故障电路图,处理故障原理图等,只要同一类别故障以前有“案底”,杨献章闭着眼睛也能把图画出来。他将自己提炼和总结的经验进行了专门整理,汇编出一本集电工基础知识、电脱知识、电路原理、常见故障处理等于一体的《常见故障整理汇编》。该书几乎成了车间的一本“秘籍”,只要有活儿,大伙儿就要随身携带,参考价值极大。
寒来暑往,百炼成钢。杨献章的业务素质突飞猛进,1999年,杨献章当上了工长,翻开了“匠人”之路的新篇章。
“不因材贵有寸伪,不为工繁省一刀”
“咱每天的工作面对的都是线路、数字、代码,绝对不能用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词,一定要精准。”杨献章在班组会上说。
2010年,班组管内电动脱轨器控制中心故障率极高,对现场作业职工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在排除故障之余,杨献章认为现场每个道股五个作业段,每个作业段装有红、绿两个指示灯,其中安装的绿色指示灯不但对脱轨器的操作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造成模块数量增加,防雷装置技术参数也达不到要求。
为此,杨献章提议对控制中心电路进行改造升级,每段减少1个控制灯,20根无用线路,进而减少5-6个模块,并在控制中心增加两路防雷击装置,使得线路更加精准简洁。通过改造,基本解决了电动脱轨器控制中心故障率偏高问题,年可节省资金近万元,在全段范围推广使用。经过近十年的设备更新改造,有些部件甚至一直沿用至今。
安全牌是防止机车车辆误入作业线路的重要防护标志,正面是红色反光贴膜,并且在灯盒内装有高亮度发光板,为夜间提供安全防护,一旦故障,危险极大。杨献章调查发现,显示电路故障占80%,无红灯防护状态最为致命,是妨碍提高电动脱轨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他对LED-TTQ高亮度切换电路发光板原理图进行了系统分析,在两组电路间增加了自动切换继电器,同时增加了两个整流二极管,防止反向电流击穿发光电路板,使应急灯起到了不间断的安全防护作用。
油水分离器是列检现场微控列车试验器风管路里主要的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用来过滤风管路中的杂质,过滤出来的各种杂质均收集到滤杯中。为确保油水分离器功能状态良好,需要在每月巡检时,统一对油水分离器滤杯进行更换清洗。在长期的更换、清洗作业中,杨献章发现,此作业模式和方法存在易造成配件损坏、清洗效率低、等待时间长、重复次数多等诸多弊端。杨献章和他的QC小组利用超声波清洗技术,利用已有设备材料,研制油水分离器滤杯清洗试验台,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万余元。
一个小小的改造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杨献章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经过车间技教员赵新池的指导,他对自己的攻关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QC小组、质量管理等新名字走进了他的视野,也开启了他连续10年获得“国优”的传奇之路。
2015年,段以杨献章名字命“杨献章创新工作室”,最大限度发挥他“小、时、活、新”的创造力。杨献章结合日常巡检、设备使用者反馈、设备定期检修时发现的问题和季节性故障,每周组织工作室成员召开研判例会,分享故障处理方法,筛选攻关课题。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先后主导完成了 《转辙机电路技术革新》《改进微控列车试验器从站控制柜风管路》《电控列车试验机控制箱技术革新》等十余项创新成果。
带领班组兄弟齐头并进
“型号一样,可以替代使用处置问题……”、“这个做成动图,职工看起来比较直观…..”、“这个故障原因还没说全”……不管是当班还是休班,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班组职工都很乐意向杨献章请教。
身为班组长,杨献章的“诀窍”是“1234”,即坚持一个理念(班组和谐如一家,安全质量人人抓)、二个目标(设备质量可靠度、检修零缺陷)、三项管理(制度、文化和现场)提升,注重四个提升(素质、技能和工具方法应用)。杨献章热心于班组的事务,把班组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用心管理,用他自己一句话就是“车间把电脱班组交给咱管理,如管不好,对不起车间,也对不起班组的兄弟们”。
已经57岁的杨献章深知“独木难成林”的道理,始终将班组人才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电脱班组的工作内容,全是跟电路、电器、代码等“打交道”,对尺寸、误差有严格的要求,没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是做不好的。杨献章在自己尽心工作的同时,一心想着怎么带好徒弟,带好班组。他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徒弟,有问必答,在他的带领下,车间涌现了电脑“专家”田玉华、课件“高手”丁宁、技术“能手”张建立、故障“行家”杨建文等等,在这个平均年龄近50岁的17人班组里,“特长生”就有近10人。
水滴虽小却闪烁着太阳的光芒,杨献章和工友们日复一日在生产一线诠释着“匠人”精神,让普通平凡的岗位迸出绚烂的火花,谈到未来,杨献章说,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必须持续学习,坚持岗位创新。
2018年,杨献章被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授予“京铁工匠”荣誉称号。面对骄人的成绩,他不骄不躁,依然谦逊。他说:“我就是干了自己应该干的活儿,想方设法让工作更顺畅、更高效、更省劲,没想到领导给了这么大的荣誉,我要不断充电,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设备控制箱的除尘和密封现在仍是一个问题。”杨献章指了指他还没画完的图纸,闲不下来的“杨大师”,又瞄准了他下一个创新成果。(冯世新 张慧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