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愈:给光纤装上中国“芯” 走到现在一切靠自己
发布时间: 2018-04-18 16:48:43 | 来源: 央广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没有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这是李诗愈在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成长于中国第一根光纤诞生地武汉,他在20多年的科研中,突破国外技术壁垒,为光纤装上了一颗中国“芯”。
李诗愈是烽火集团线缆产出线领头人,先后担任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安全重大项目的技术专家。面对着我国光纤技术面临的壁垒,曾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光纤拉丝塔,提升我国光纤产业生产效率40%;曾作为第一发明人提出两项关键的光纤设计发明,比国外领先企业的类似技术早5年,扭转了我国光纤行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局。
李诗愈手中拿着光纤
采访中,这位在光纤领域“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老光纤人却很少提到自己,每次说起成绩,他总是会说“这是一代代光纤人努力的结果”。
艰难起步:“走到现在,一切靠自己”
平整地草地、现代化厂房、数字化设备、宽阔仓库……记者走进烽火科技集团时,很难与李诗愈口中20年前他毕业刚到这里时,满目荒凉、野鸡野兔满院子跑的“小工厂”联系在一起。
当时,中国的光纤行业发展较国外发展滞后,没有设备、没有原材料、没有技术指导……李诗愈说,光纤产业从“一张白纸”走到现在,一切靠自己。
30年前,外国大部分光纤生产设备对中国禁运。刚大学毕业来到烽火的李诗愈为了一个生产所需的塑料管,到上海找了半个月都没有找到。“对于中国没有开发出来的产品,外国对我们就是禁运和开天价”。
“掺饵光纤在20年前国内没有研制出来的时候,国外购买价是500美金一米。等我们开发出来后,价格立刻降到了10美金”,李诗愈说到,我们产品能够量产后,国外就会大幅压价到我们无法承受的程度,冲击我们的产品。
李诗愈刚入行时,光纤的发展在中国处于低谷,一方面国内的发展基础不好;另一方面还要不断追赶由外国制定的国际标准,承受着国际市场的压榨。“那段时间,我们因为没有核心技术过得非常艰辛,生产发展举步维艰”。
年轻时的李诗愈
为了研究掺饵光纤,李诗愈所在的小组每天研究仅有的几张外国图纸,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几千次、几万次进行实验。“过去车间没有现在这样的条件”,李诗愈说,夏天生产温度能达到40摄氏度,工人们穿着严严实实的工装服,每次出车间全身都湿透了。
国产掺饵光纤从无到有共花了2年时间,“很多时候需要坚持,认准目标不放弃”。
“现在我们的光纤不管是80摄氏度高温,还是零下60摄氏度,不管是拉在高空,还是埋在地下、甚至海底都没有问题”,李诗愈自豪的说着。经过了十几年努力,疲于追赶国外的中国光纤产业突破了早期欧美日垄断,在国际市场上有了更强地话语权。“光纤包层直径国际标准是125加减1微米,我们现在能做到加减0.1微米。国际市场一直都是用核心技术说话”。
逆境发展:“天塌下来又能怎么样?”
烽火集团生产园区正中心最高的一座楼房,是生产光纤最核心的设备拉丝塔,它负责把一根半米粗的玻璃棒,经过高温、塑性等工序拉成几微米的光纤。厂房内机器轰鸣,这台拉丝速度达3000米/分钟、全球最高速的拉丝生产设备,365天24小时转动着。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光通信市场不断扩大,短短十年间,国内市场需求就从百万级增长至上亿级。90年代的积累虽然让我国光纤行业有了一定发展,但还存在缺乏成套核心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痛点。“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的光纤产业将永远受制于人”,已经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的李诗愈比谁都清楚地知道,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李诗愈介绍拉丝塔车间情况
拉丝塔作为生产光纤最核心的设备,长久以来,都被外国企业垄断,不仅价格昂贵,后续维护、改造成本更是非常高。“要掌握未来主动权,拉丝塔核心部件必须国产化”。
“你们有信心做成吗?”李诗愈当时的拉丝塔研发报告受到了董事们质疑。
“给我们18个月,一定能做到”,已经筹备了两年多,进行过无数次推算的李诗愈同时表示,产品一定不比外国差。
克服了焊接、高精度零件等问题,几百吨的送棒梁与塔架如期完工,顺利吊装进入车间。但是安装后的送棒梁测试数值一直不稳定,“师傅已经调试到极限了,数值还是差一点点”,调试了两个月,后面的工期都因此被耽搁,负责的两个年轻人坐不住了。
如果返场调试加工至少要4个月时间,谁也无法预知这中间会出现什么问题。“投入了几千万,如果误差不能在规定范围内,所有努力就要付诸东流”,没有人能够承担失败带来的后果,“大家都快要崩溃了,我必须给他们打气”。
“天塌下来没有?塌下来又怎么样呢?”直到现在,李诗愈当时对团队说的这句话仍然让所有的烽火员工记忆深刻。“无畏、无惧、给人力量”,他们对这位可能并不熟悉的领导的印象,大多来自于这句话。
“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把握好产品时效性和精细加工的问题”,与团队一起复盘了整个过程,李诗愈心里有了方向,“时间和经费问题交给我,你们就尽全力解决技术问题”。
光纤生产车间
2012年11月,拉丝塔自主开发项目提前半年通过验收。随着中国自主设备的研制成功,国外对中国的禁运也逐渐解除。“这里所有的零件都是中国制造的”,李诗愈拍着拉丝塔塔身对记者说着,效率较国际最高水平高18%,提升我国光纤产业生产效率40%,使我国成为掌握光纤制造高性能成套装备技术的4个大国之一。
精神传承:“光纤国家队”的责任担当
几个月前的春节,李诗愈按照惯例,组织光纤光缆业务板块的同事们和已经离退休的老光纤人进行座谈。看着已经80多岁、头发花白的前辈坐在那里,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年轻一辈汇报的工作,李诗愈总是会控制不住感怀情绪,“他们从不允许我们在业务上有任何不如人的地方”。
老一辈光纤人研究光纤技术
本科学习材料出身的李诗愈说自己进入到光纤行业时还是一个“白丁”。懵懂青年时期来到邮科院工作,那时不管科研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每天前辈们都去宿舍看望我们,微笑着问我们吃不吃得惯、穿不穿得暖,就这样关怀着每一个后辈”,思维理性、遇事冷静的李诗愈说到这里声音哽咽。
“每次给老前辈们的报告,反馈回来时会发现每一个标点符号和断句都被修改的一丝不苟”。有好几次,李诗愈找老领导请教问题,发现他们在做第二天演讲时需要的ppt,“每一个演讲稿都是自己来做,从来没有假手于人”。
现在已经成长为团队中坚力量的李诗愈,仍然延续着前辈们所走的路,即使市场上有太多的公司拿着丰厚利益想挖他跳槽。“中国光纤产业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作为‘国家队’应该有所担当”,身为“第三代光纤人”的李诗愈说,在邮科院的20余年,他身受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责任感。(记者王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