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宁:踏上新时代教师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18-04-18 16:48:51 | 来源: 中国教育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翟小宁(右)与学生击掌加油。高双伍摄
教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与真善美同行,在不断体悟教育之乐的过程中,教师自己的人生也将更加丰盈而有意义。
——翟小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那么,教师经过怎样的努力,学校创造什么样的内外环境,才能“诞生”出一大批新时代的教师,担负起教育强国与民族复兴大任?近日,本报就此对当代教育名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进行了专访。
培养善良而有智慧的现代君子
记者:在您的成长中,从重点中学到中国名校,从课堂教学到学校管理,从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到当代教育名家,在不断努力和探索中一路走来,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翟小宁:教育,是呼唤情怀和理想主义的事业。心中有信仰,眼中才有光芒。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真正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涵养美德,解放心灵,润泽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的自由舒展和心灵的光明善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也进入了发展新时期。教育是需要爱的事业,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有慈悲心,有悲悯情怀,有大爱精神,为了生命的健康、幸福和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人类的梦想、和平与福祉,而传授知识、传播文明、传承文化。一个人应该自觉将自己的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远大志向。只有这样,境界才更高远,人生才更有意义。所以,人大附中的教育使命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培养善良而有智慧的现代君子,这是人大附中的责任与担当。
记者:《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它明确提出到2035年,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成为这样一名优秀的教师呢?
翟小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号召广大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以高尚的品德引领学生,要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对学生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过的知识或许会淡忘,但是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会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记忆中,影响一生。
除了要拥有高尚的品德,优秀的教师还必须在实践中磨炼成长起来。明代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朱光潜先生也曾经说过,“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教师需要有定力、有韧劲,在书中学,在境中磨,在事上炼,在定中悟,锤炼过硬的本领,积淀深厚的底蕴,对教育才会有更深刻朴素的体悟。所以,我经常说有六个字对教师很重要——“爱、悟、功、信、愿、行”。
收获作为教师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记者:您曾经说过“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关于“好的师生关系”,您能否再简要谈一谈呢?
翟小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象、气场和气度,都有自己的精神长相。塑造生命,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塑造好自己的生命,塑造好自己的精神长相,在将自己的生命塑造好的过程中,也要将学生的生命塑造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以仁爱之心来对待学生,与学生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分享宇宙人生的道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赢得学生的爱与信任,从而引领学生成长,真正收获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其实谈的就是生活之乐、心灵之乐和教育之乐。教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与真善美同行。在不断体悟教育之乐的过程中,教师自己的人生也将更加丰盈而有意义。
记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您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学生、教师、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翟小宁:人是一切的根本,是最重要的。教育要关怀人、解放人,关怀人的幸福,解放人的心灵。学校是为了人而存在的,有了教师,有了学生,才有了学校。学校是师生的命运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所以,学校要尊重人的个性、珍爱人的灵性、培养人的创造性。
在人大附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就是用爱与尊重之水,浇灌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通过建设科学合理、文理兼容、丰富多元、纵横开阖的课程体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育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育;以教师为根本,就是用爱与智慧之水助力教师的发展,关怀教师,让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崇德向善、增智生慧,努力培养智慧型教师,让教师的特长得到施展,让教师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这样,通过教师、学生、学校的良性互动,促进三者和谐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新境界和育人的新理念。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人大附中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大国良师和民族栋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研究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教育和人才模式
记者:专业发展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您如何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在这方面需要发挥哪些作用呢?
翟小宁:教师专业发展最终的目标指向是高贵的品质人格、高超的教育教学本领、高明的教育教学智慧。
从内在动力来说,这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烈体认,来源于内在自我成长的强烈愿望,能够从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沉淀,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创见,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注重发挥好文化引领、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营造宽松、和谐、良好的氛围,鼓励教师在研中教、在教中研,使他们拥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改进教育教学,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教师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诉求,让每一位教师的才能都得到发挥和施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好同伴互助交流的作用,鼓励教师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形成有效互动,在碰撞中激发出思维的灵感与火花,相互启发。
记者:《意见》中提到了“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等对教师的新的要求。人大附中在人工智能领域已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和实践呢?
翟小宁:教育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变革的重要内容,是国际公认的尖端领域和创新前沿,已经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一新趋势,人大附中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实践应用等内容,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在国内中学中处于领先水平。
具体来说,为了研究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教育和人才模式,我们已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团队,联合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内外十余所中学,建立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开展“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教育与人才模式实践研究”与“STEAM+人工智能与建模仿真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如“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信息与通信工程——脑机交互、数据科学”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前沿创新课程选修课,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了解、探索、学习人工智能的平台。不少学生已开始参与国际前沿课题研究,发表的论文获得国际大奖。我们的学生也走出校园,深入高等院校顶级实验室、科技公司、创业公司,了解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实现了从研究到应用的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