龢庵与文美斋花笺
发布时间: 2018-04-17 13:56:30 | 来源: 中国文化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张兆祥花卉笺
原标题:龢庵与文美斋花笺
鲁迅与郑振铎在编著名的《北平笺谱》时候,最赞赏的笺谱之一,就是天津老店文美斋的《百花诗笺》,这部笺谱也成为近代木版套色印刷花笺的代表性作品,至今坊间留存的本子,都成为藏书家插架中的尤物。
昔日印刷花笺是很多纸店(当时称为南纸铺)的重点项目,须聘请名家绘画、高手刊刻,不计工本,也因而成为各家南纸铺竞争的手段。晚清时期,北京的南纸店手工最好,名家也多,然而文美斋却在天津异军突起。文美斋南纸局的创始人是焦书卿。焦书卿出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自少年入文美斋学徒,而立之年巨资入股,成为该号的总司。焦书卿视商德为重中之重,整顿店务,大兴以文治商的风气。光绪年以来,文美斋增售书籍并致力出版,刻印过不少《四书》《五经》及子集等好书。
宣统三年(1911年),文美斋不惜工本,以加料宣纸,采用传统木刻版水墨套色印刷技术在津隆重刊行张兆祥所绘的《百花诗笺谱》一函二册(计200页)。笺谱宽9厘米,高30厘米,天地放宽,卷首为桐城派名士张祖翼题写的“文美斋诗笺谱”及其亲撰的序文。同一时期的花笺用色以淡雅、疏朗为主流,有的甚至淡得难辨画面。《百花诗笺谱》却以秀美清妍的色彩打动观者,线条流美,诚可作画谱临习,与当时南北名社所刊行的笺纸相比毫无半分愧色,被各界公认为绘、刻、印俱佳之作。
张兆祥(1852—1908),字龢庵,北京人,清晚期著名画家。师从著名画师孟毓梓(锈村),并私淑邹小山、恽南田等大家,兼采郎世宁等宫廷画师的西画方法,将中国没骨写生画法与西洋采光造型融为一体,奠定“津派国画”的基石,在晚清的天津是宗师级的人物。《百花诗笺谱》设色浓艳,在当年备受注目。今日看来,确实有过于媚俗的缺点,然而百卉并陈,五色俱备,为后人留下花笺最后的一抹落霞,也为文美斋与张龢庵两者留下不朽的美名。
龢庵为文美斋所画的花笺,我昔日收过一点,尺幅有大有小,刻工尤见老辣,枝叶的飞白,线条的遒劲,无不神完气足。龢庵的画作,市面上偶尔也能见到,我却一直只想收到他为文美斋所画笺的底本。求之有年,仅见到水墨的六叶而已。
画在薄连史纸上的六幅水墨小品,分别是《柳叶鸣蝉》《菊花螃蟹》《二甲传胪》(两幅)《菊黄蟹肥》《蜘蛛翠竹》,在柳叶一幅上,书款“文美主人属,张兆祥写”,并有“龢庵”小印。与他经常出现在文美花笺上的落款相同。“文美主人”就是前述纸铺老板焦书卿。
这几幅小品,大小与平常用的八行花笺相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两家经常合作,张对于刊刻木版十分熟练,构图上,多采用一角式,强调线条的力度与张力,另外,菊花叶子、螃蟹的身体等部分,都只用浓淡墨轻染,不加勾勒,这是因为上版之后,重复勾线反而无法表达。值得注意的是,我见过古代花笺和原稿的区别,是熟练的雕版师傅深通书法和画理,能够修正书画家的线条,使得更符合文人的雅赏。这种配合无间的作品实际上是两个艺术家的联合创作,今日的雕工已经无法企及了。(梁基永)
张兆祥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