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AI医生”来了: 有行医资格吗?患者会买单吗?

发布时间: 2018-04-11 12:32:39   |  来源: 南方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严慧芳摄

你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打疫苗,顺便拍了张照片,20毫秒后,人工智能(AI)会告诉你,你是否患上了白内障或近视。这不是天方夜谭,本月底前,广州越秀区将有三家社区医院引入这样的“眼科AI医生”。而在资本领域,AI医疗更是异常火热。4月2日这一天,包括Airdoc、深睿医疗在内的四家AI医疗企业宣布获得总计数亿元的融资。

“AI医生”真的来了吗?它会颠覆传统医疗吗?谁来为“AI医生”付费?

◎社区来了“眼科AI医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林浩添教授最近忙于为眼科“AI医生”联系诊室。按照计划,和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的项目将在4月底前进入三家试点社区医院,首期让“AI医生”为3600位居民开展白内障和近视的筛查。

这是“AI医生”第一次进入社区,但已经不是“AI医生”第一次出诊。早在2017年5月,中山眼科中心已经开启了全球首个眼科“AI医生”门诊,在临床医师监督下,由人工智能进行眼病诊疗。在一间10平米左右的房间里,AI医生独立为病人“看片”筛查先天性白内障,但结果会与人类医生进行比照。同样的试验在全国14家医院同步开展,至今已服务超过3000人,结果显示,没有一例漏诊,患者也有很高的满意度。

事实上,从临床实验数据来看,AI医生的准确度已经相当之高,水平堪当顶级眼科专家。“我们做过先天性白内障诊断数据测试分析,最差的一组结果准确率也在93%以上,这还是因为部分给机器测试的图片来自网上,图像质量会影响机器判断的准确性。”

但“眼科AI医生”的落地,仍进行得相当谨慎。林浩添教授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白内障和近视这两个领域进行入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两种疾病都是慢性病,即便AI在单一次分析中出现误判,也不会直接导致严重后果。“这也是出于医疗安全上的考虑。”

当然,AI医生还没有独立行医资格,它未来是否能独立诊疗,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撑和政策审批。“让AI医生下基层,增加了使用场景和病种,也是希望在真实世界里观察这种模式是否可行,老百姓是否愿意采用,AI能否发挥真正的作用。”

不过,市民在试点社区医院不会看到高大上的机器人,而是一台专业的数码裂隙灯眼部拍摄设备,在社区医生帮助下拍完照后,数据会通过联网的电脑直接上传到云端,交给人工智能系统分析。在林浩添教授的计划中,还要同步推行一个更为简单的眼病个人筛查管理模式:市民通过手机自拍照片,将图片上传到APP,就可以初步筛查是否有白内障风险。“这一探索将与社区试点同步推进,并观察两组效果对比。”

◎ AI医疗前景被资本看好

“AI医生”进社区,背后的技术支持方之一是Airdoc公司。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了多年,目前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慢病识别系统,通过Airdoc研发的AI识别算法,还可识别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神经疾病等30多种慢性疾病。

林浩添解释,“拍一张眼部照片,算法不仅能判断是否有白内障,还能筛查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黄斑病变等在内的疾病。这是因为人眼睛的视网膜上面的神经、血管和微循环系统,可以直接从体表观察,是很多疾病的诊断窗口。”

资本也看好AI医生的前景。4月2日这天,Airdoc宣布完成复星领投、搜狗追投的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并剑指线上线下融合的慢性病智能防控体系。同一天,深睿医疗对外宣布完成B轮1.5亿元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视见科技宣布完成6000万元的A轮融资;康夫子团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一日四起融资消息只是资本市场一个缩影。据第三方市场调查机构统计,截至去年8月,国内医疗AI公司累计融资额超过180亿元人民币,得到融资创业公司达104家。

自从阿尔法狗围棋大战引爆关注,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进入大众视野。4月2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宣布智慧医院上线,从分诊、就医、诊疗等多个环节引入了人工智能系统。而在此前的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研发的能同时诊断眼病和肺炎的人工智能系统登上了世界顶级期刊《Cell》封面。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要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万亿元。

◎谁为“AI医生”付费?

无论是医院里的“AI医生”还是即将落地社区的眼科“AI医生”,目前都是免费模式。谁来付费意味着资本如何获取回报。

张大磊透露,Airdoc今年底已经可以实现盈利打平,但这在业内毕竟是少数。“想要大规模盈利,这个时间还没到,资本应该有心理准备。”

而未来AI医生最可靠的“金主”或许会是医保。Airdoc创始人兼CEO张大磊指出,Airdoc致力于慢病智能防控体系,真正的受益方会是医疗保险,“可以直接帮医保省钱”。据悉,目前相关探索试点已经多个城市同时开展。

此外,在医院内部使用的AI影像分析系统,也有望获批。2017年9月4日,CFDA发布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新增了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对应的类别。按照新规,若诊断软件通过算法,提供诊断建议,仅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则申报二类医疗器械,如果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则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Airdoc智能影像分析系统去年已经向总局申报三类医疗器械,这也是全国第一家申报的AI离线服务器,预计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获批。”这也意味着,目前在医院内没有收费标准的“AI医生”,未来将进入收费时代。

而在林浩添教授看来,人工智能会是中国优质医疗资源的放大器,并推进分级诊疗前行。“全国眼科医生数量不过3.6万人,而我国老年白内障患者高达3500万人,很多人甚至连得这个病都不知道。AI医生下基层,可以复制顶级眼科专家的经验,使医疗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更加合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和医疗AI的开拓者,林浩添教授寄希望于AI医疗给医生带来的“解放”:分级诊疗的任务可以交给AI医生,人类医生只需要专心对付疑难杂症,那么跟患者交流的时间多了,多学科会诊的模式也能开展起来了。

未来人类医生会被取代吗?林浩添显得相当乐观:“有危机感不是一件坏事,人工智能在部分领域替代人类是迟早的事,但医疗不仅仅有诊断和决策,还有人文关怀的温暖,这是机器取代不了的。”(记者 严慧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