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福建三明市通村班车司机孙黎平
忙一个人 暖一座村(故事·百姓影像)

发布时间: 2018-03-30 13:47:26   |  来源: 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郭江

 

图为孙黎平在做发车前的检修。资料照片

“班车第一次驶进后溪村,村干部带着所有村民夹道欢迎。那场面,我永远忘不了。”

——司机孙黎平

这段时间,三明市公共交通公司驾驶员孙黎平的“免费邮递业务”又迎来了小高峰。上午,车子在三明市火车站停下后,孙师傅的手机铃声就没断过,“过年时,城里的孩子们念着给村里的父母带东西,这些天,村里的老人也想着递些农产品给孩子。”

“带的虽是小件东西,可都是沉甸甸的心意啊。”每天,他都要绞尽脑汁地在车上腾出一小块地方作为“货物专区”,“要为特殊需求作出保障,行车安全问题也丝毫不能马虎。”

舍小家为大家,每周六天住村里

今年56岁的孙黎平是三明火车站至莘口镇后溪村的线路班车的驾驶员,担任这条线路的驾驶员已十年,风雨无阻。

后溪村地处偏远,离市区约50公里;海拔又高,位于1500多米的普禅山半山腰上;沿途多盘山路,有些路段一边是悬崖一边还紧靠着山坡。作为后溪村唯一一辆通村班车,早上出村、下午归村,班车的司机每周有六天都要住在村里。“以前安排的驾驶员开不了多久就纷纷调岗了。一方面是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有家庭上的顾虑。”三明市公共交通公司党委副书记宋殿民说,孙黎平的主动请缨就像是“雪中送炭”,通了一条路,也温暖了整个后溪村。

“没人愿意跑,那后溪村到市区的班车就通不了。村民进出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没有想太多,孙黎平就主动揽下了这份差事,“苦也就苦我一个人。”一开始,家人没少埋怨。孙黎平也不多解释,只是带着他们一起去村里住了几晚,看看村里的情况。回来以后,妻子和母亲再也没提过这事,只是反复叮嘱要注意安全。就连平时老抱怨“为什么自己的爸爸不能像别人的爸爸一样多陪陪我”的儿子也开始理解了,觉得爸爸“舍小家为大家”,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

“记得班车第一次驶进后溪村,村干部带着所有村民夹道欢迎。那场面,我永远忘不了。”2008年5月1日,公路正式通进后溪村,孙黎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放鞭炮、摆酒席,仿佛那是后溪村一次盛大的节日。因为在此之前,后溪村还有近8公里的通村公路未打通,班车只能停到邻近的清溪村,村民要走近1个小时的沙土路才能到达上车点。

十年见证点滴变化,村里生活越来越美

从三明市区到后溪村,50公里的路足足有35公里都是盘山路。路窄弯多,孙黎平不是不担心,而是比别人多留了一个心。除了公司组织检修部门每日一检外,孙黎平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了一些检修知识,每天都要花上半小时再检查两遍。

“这是后溪村唯一一班进村班车,一定要尽力保证每次出车的顺利。”孙黎平说。长期的驾驶经验让孙黎平掌握了一些技巧,对哪段路要如何行驶都有自己的提前预判,对于紧急故障的处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他更多积累下的是后溪村村民的心。每每发生故障,车上的所有村民都会自发地下车帮忙,碰上没有所需工具时,在村里的村民还会骑着摩托送过来,有时候一跑就是好几趟。

“平常还好,大家一起帮忙也就过去了。最怕的是冬天,天太冷,发动机发动不起来,出不了村。”后溪村地处山区,海拔高,一到冬天,温度就直降至零下5摄氏度。为了保证早上6点车子能够顺利出村,孙黎平凌晨就要起床先发动车子20分钟。“再早都得起,不能误了村民的事。”

停车的位置离孙黎平住的地方还有一小段距离,以前村里没有路灯,眼前一抹黑,伸手不见五指,他只能打着小电筒一路小跑。“现在好多了,这几年村里装上了光伏太阳能路灯。”开车十年,也是住村十年,孙黎平见证了后溪村点点滴滴的变化:“电更稳了,村民更能挣钱了,漫山遍野的绿色也多了黄灿灿的柑橘和脐橙的点缀……”

下午3点半,去后溪村的班车又要从市区出发进村了。发车前,记者问孙黎平这段路还打算开多久时,他说,“能开多久就开多久,开到不能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