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补短板兜底线以改革促发展 开启健康甘肃建设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18-03-16 14:58:32   |  来源: 新华网   |  责任编辑: 郭江

 

编者按:新时代,新征程。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加快探索特色医改之路,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地方医改取得哪些成绩,下一步将有哪些重要规划?新华网特别推出“医改新进程”专栏,聚焦各地医改新亮点。

本期作者/甘肃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郭玉芬

聚焦关键环节在重点领域求突破

2017年,甘肃医改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群众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紧贴省情实际,聚焦关键环节,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求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行病种动态评估,着力构建就医新秩序。全面建立医疗机制分级分工制度,根据服务功能定位,实行病种动态评估管理,依据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实行分级诊疗。完善省级医院负责50+N种疑难危重疾病,市级医院负责150+N种常见大病,县级医院负责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乡镇卫生院负责50+N种一般疾病的诊治,推动医疗机构功能精准定位,合理分工,发挥优势,为群众提供服务。达不到病种要求的,县、乡级医疗机构每年分别新增10个、5个病种,倒逼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2017年,全省住院患者实际补偿比提高到68.43%,县外就诊率下降到12.45%。“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的分级诊疗目标基本实现。

强化重点专科和薄弱学科建设,努力补短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2017年,省财政投入6000万元支持24个县的48个重症医学、新生儿重症医学等重点专科建设;投入5000万元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的妇产科、儿科、急诊科、麻醉科等40个薄弱学科建设。每年定向招收500名免费医学生毕业后定向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组织4500名乡村医生分批进修学习,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轮训和专科层次免费医学教育。提高村医补助标准,解决养老难题,保持村医队伍稳定。建成连接1.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的甘肃省卫生信息专网,120急救网络覆盖所有农村人口,为分级诊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大疾病保障机制不断健全,贫困人口保障网底更加牢靠。增加大病保险再报销政策,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个人自负合规费用超过3万元以上的部分,再次给予80%-98%的分段递增报销。将33种门诊慢性病纳入大病保险报销,取消原最高报销5万元的封顶线。加大贫困人口医保倾斜力度,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报销比例10个百分点,将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低到30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累计个人自负合规医疗费用3000元以上部分由民政医疗救助兜底解决。同时,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住院免交押金、严格控制不合规费用等多项政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使贫困人口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

“千分制”考核更加精细,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制度不断健全。创新医疗机构综合监管手段,实施精细化管控,对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千分制”量化考核,将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全部纳入考核范围量化打分,考核得分作为医疗机构财政补助、等级评审、学科建设、人员职称晋升等工作和医疗机构负责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与医保基金支付挂钩。2017年,公立医院药占比、百元耗材占比分别为29.3%、16.4%,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9.6%以内,达到了预期目标。

中医药优势特色不断凸显,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发挥中医药资源大省优势,认真落实系列中医药优惠政策,推动中医药融入临床治疗和后期康复全过程,推动中西医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引导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成功举办2017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出台《甘肃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3所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5所中医院入选健康扶贫工程项目库。积极开展省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县创建活动,入选“十三五”重点中医药专科培育项目7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1个。稳步实施中医走出去战略,在多个国家挂牌成立了中医中心和岐黄中医学院。

此外,甘肃省还在建立健全药企诚信积分公示与失信企业约谈及处罚措施、药品耗材采购与纪检监察联动机制,改革医保管理体制机制、在全国首创成立庆阳市健康保障局模式等方面改革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

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省医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医改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医改工作将紧紧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保关键”的总体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集中优势资源谋大事、干实事,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推动全省医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病种分级分工制度,做好医疗机构能力评估和病种动态调整工作,建立分级诊疗控费机制,将县外转诊率与不合规费用控制比例挂钩。发展紧密型医联体,省级医院牵头建设紧密型专科联盟,各市、县分别建设有明显成效的医疗集团和医共体。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效益和签约覆盖率。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牛鼻子”作用,严格执行住院费用60%总额预付、40%考核决算的支付方式,制定医保支付与分级诊疗、千分制考核挂钩方案,利用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协同推动医疗、医药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启动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服务试点工作。做实“一站式”服务,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经办系统、医保监管系统、民政救助信息系统、大病保险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一站式”结报全面落实。

加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质量。全面完成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实施深度贫困县薄弱学科建设项目,同步推进县级医院特色专科和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工作。加强培养基层骨干人才和麻醉、康复、助产等紧缺专业人才,落实全科医生轮岗培训和在岗村医轮训,加大临床医学订单定向生和村医定单定向生培养。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职工周转宿舍和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贫困人口患病情况调查。开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调查,全面摸清救治、报销、个人负担情况,在此基础上“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健全完善由基层计生人员、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全员参与,各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举全系统之力,切实解决“有病看不了、看病就医难、健康管不好”的问题。

开展深度贫困地区组团式整体帮扶。每个省级医疗机构分别支援2-3个深度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指导建立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等区域医学中心,帮助受援单位健全制度、改革管理、培养人才、提升技术,使受援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逐步达到标准化水平,有效提升受援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分级诊疗能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