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全国人大代表戴天方

发布时间: 2018-03-09 13:39:29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郭江

 

戴天方,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二三九厂)首席技师、机加车间职工。2018年1月30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戴天方当选为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人们正忙碌着。在数控设备操作平台上,看到的他,中等身材、剃着光头、戴着黑边眼镜,眼前的他笑容谦逊,斯文中透着一股顽皮,平易中透着一股自信,盛名之外彰显从容、淡定。他的面前,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指令在显示屏上不断跳动,他的身后,车床设备正在执行切割指令,乳白色的切削液飞溅流淌,无数航天产品的精密工件正是在这里生产完成的。他就是戴天方。

“我到239厂是1986年,当时上技校,通过三年机械加工专业的学习,就被分到了239厂一个最大的军品的机加车间。”戴天方告诉记者。1989年,19岁的戴天方技校毕业后成为239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成为最早接触数控机床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仅仅4年时间,他就通过自学练就了异形薄壁加工、非圆截面舱体加工的绝活,被同事们称作“戴一刀”。

“爱琢磨,爱鼓捣,手还特别巧。”认识戴天方的人都这么评价他。工作中更是喜欢琢磨手里的活,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东西。他总爱跑到废料堆或者工装库,想方设法利用现有生产资源,将废旧工装进行改造后使用。某产品曲面真空吸附夹具、超大直径孔镗刀盘、万向节百分表架、五轴铣头拆卸工具都是他的“杰作”,光这些就为厂里节省了数万元的成本。通常来说,研制样品要比批量生产复杂得多,更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而戴天方总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随着航天产品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厂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产品日益增加。研制产品加工难度大,可参照、查询的资料少,比起批生产产品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每有关、精、重产品部件流转到机加工序,他总是主动请缨敢于担当。“我多承担一些,摸索些经验出来,后续加工就容易多了”。戴天方总这么说。在他的《加工随笔》中记录着数控刀具改进、保证精度、减少误差的一次次心得,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使《加工随笔》从量的沉积变成了质的飞跃。

精于心,美于形,在专注的平凡之路上,能够发现旁人不易察觉的美好与快乐。在戴天方眼中,数控机床设备并不是冰冷的机械,它们在精准与秩序之中,蕴藏着力量与乐趣,还有一位技师的工匠之心。29年过去了,怀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机械加工业浓厚的兴趣,戴天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时至今日,继续毅然决然的为铸就军工制造业的脊梁坚守着。

当选十三届人大代表后,戴天方坦言,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身份,他极受鼓舞,又深感压力。“对我自己来说,还是压力大于喜悦,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为了行使好人大代表的权利,内心要怀着一种敬畏之心去干这件事情,这一份权利和责任是代表了广大的人民,代表你的行业,代表你的职业群体。”戴天方说。

(记者编导:郜玉至 剪辑:李凯馨 图片:董宁封晓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