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大英图书馆珍宝来沪:文学巨匠的手稿里藏着哪些秘密

发布时间: 2018-03-08 11:10:26   |  来源: 文汇报   |  责任编辑: 郭江

 

1937年7月,萧伯纳在给上海戏剧家黄佐临的题词手稿上热情地写道:“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上海图书馆供图)

▲《简·爱》创作手稿誊写本,第三册,夏洛蒂·勃朗特作,1847年。手稿上有很多排字工人沾了油墨的指印,还有几位工人的铅笔签名。(大英图书馆供图)

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发表她的传世名作《简·爱》时,使用的是哪个笔名,其手稿上的油墨指印又来自谁? 上海图书馆即将开幕的“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将揭晓答案。本次展览上,英语世界中的五位伟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D.H.劳伦斯、珀西·比希·雪莱、T.S.艾略特和查尔斯·狄更斯等的创作手稿将首度在上海公开亮相。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简·爱》的手稿。

夏洛蒂·勃朗特写《简·爱》时,曾使用男性笔名

这是一份誊清稿,是夏洛蒂·勃朗特用来交付给出版商印刷的修订稿本,上面的字迹十分整洁清晰。手稿上能清晰地看到几处油墨指印,说明它曾经出现在印刷工厂里,而指纹极有可能来自当时的印刷工人。手稿上还有印刷工的名字,正是这些人把她的手稿变成了印刷品。

手稿的第一章上方有一行被划掉的签名:柯勒·贝尔。这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笔名。在那个妇女仍受歧视的时代,勃朗特认为这样的男性笔名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同时也可避免她的熟人们对号入座。事实上,这本小说出版之后,围绕作者的性别和身份曾有过很激烈的争论。“这正是手稿的魅力所在,它们身上隐藏了丰富的信息,关于作者,关于当时的社会情况、环境等等。”本次展览的英方策展人亚历珊德拉·奥特此前表示,这件展品向人们呈现:一部手稿完成后如何被出版,又如何抵达读者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十分有趣的问题。而《简·爱》的横空出世不仅改变了英国文学,也影响了世界文学的进程。

另一组备受关注的展品,是世界文学经典名作《匹克威克外传》的手稿。《匹克威克外传》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各国读者的热捧。全书通过匹克威克及其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系列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有学者认为:阅读《匹克威克外传》,不仅可以增加对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和世态习俗的认识,还可以在这部既妙趣横生又蕴含社会哲理的名著中得到高度的艺术享受。此次展出的是《匹克威克外传》第19章部分手稿,创作于1836年至1837年之间。

萧伯纳在给黄佐临的题词手稿上写道:“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

T.S.艾略特的《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诗歌草稿,D.H.劳伦斯写给他在伦敦的出版代理詹姆斯·布兰德·平克的信,珀西·比希·雪莱献给拜伦的十四行诗草稿……在呈现五位文学巨匠手稿原作的同时,本次展览全面发掘这些作家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展现英国文学在中国翻译和接受的基本状况。为此,上海图书馆拿出了一大批重量级的馆藏。这之中,包括了萧伯纳1937年7月10日写给上海戏剧家黄佐临的手稿原件,上面热情地写道:“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

此外,还有发表于1872年5月《申报》上的我国最早的小说译作《谈瀛小录》(翻译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狄更斯的个人藏书与藏书票;《张元济日记》手稿中关于我国著名翻译家林纾的英国小说译作出版的相关记载等。

上海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许多英语文学首先通过上海进入中国,随后藉由这座城市深厚的翻译出版底蕴拓展读者群。“很高兴在上海主持这场文学珍品的盛宴。这不仅是中英高级别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上海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首次深入合作,更是两国人民心灵上的互动。”据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透露,展览举办期间,还将推出“英国文学作品翻译比赛”“英国文学专题讲座”“英国文学作品阅读专架”“‘我与英国文学’寄语手迹征集”等一系列活动,甚至将朗读亭搬进展厅,邀请市民朗读英国文学作品,增强展览与读者的互动。(李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