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退而不休”引热议 盘点国外老人退休生活
发布时间: 2018-01-26 08:29:50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袁伟轩
中国网新闻1月24日讯(记者 戚易斌 实习记者 贾子墨)近日,一则阿里开出数十万高薪招聘六十岁以上“广场舞领袖”的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对于老年人退休后是否应该再就业的问题,网友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退休不再意味着年老,而是开启新生活的标志,未来依然充满着很多可能性。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如何让老人们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成为需要深刻思虑的问题。
老年人再就业恐难一帆风顺
“忙了大半辈子,退休后要好好歇歇。”可能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想法。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退休的老年人更多也是在家照顾孙辈、种花养草、旅游交友,以完全放松身心为主。但近些年来,也有不少老人选择“退而不休”的生活方式,继续发光发热,体现人生价值。
对此,一些老人的子女也有自己的看法。由于可能影响健康,有不少人反对老人再就业。同时也会觉得再就业让子女没面子、会被亲戚朋友说闲话。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积极态度,认为老人自己觉得快乐最重要。
但是目前来看,老人再就业也面对着一些困难。大部分招聘岗位都有年龄限制,很多企业普通岗位“三十五岁”以下的要求几乎是“铁律”。只有在家政、餐饮等服务行业,从事保姆、清洁、园林,乃至餐饮业服务员、洗碗工等基层工作的5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相对较大。但雇主一般也因健康风险等原因不太愿意用老年人,老年人的薪资也会普遍低于年轻人。
盘点国外老人退休生活
在一些发达国家,老人的退休生活往往要更随性一些,对子女的生活干涉也较少。或许其中一些老人的生活态度和理念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日本
目前,日本人享有世界最长的预期寿命,但同时极高的退休福利也让日本政府背负着全球最沉重的公共债务负担。随着“老龄少子化”问题愈加严峻,社会福利成本只会持续攀升,也不利于其经济摆脱多年来的低迷状态。因此日本政府鼓励老人“再就业”或“发挥余热”。
日本“高龄雇佣保险法”的颁布,加强了对大量雇佣高龄者的企业进行奖励的力度,还对工资低于60岁退休时工资的高龄受雇者给予一定的补助。目前65岁以上仍在工作的日本老人高达570万,占劳动力大军的比例排在发达国家首位。
实际上,那些“退而不休”的日本老人很多是出于交友或不希望被孤立的目的,继续奋战在一线。他们认为脱离工作既不利于健康,也会脱离社会。在家庭生活上,日本老人一般会和年轻夫妇分居,生活较为独立,一般不干涉子女生活。照顾孩子的责任由全职母亲负责,很少会去麻烦老人。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关注老年人退休生活的国家,于1965年便制订了《美国老年人法》,1975年批准了《美国禁止歧视老年人法》。从20世纪80年代初专门建立了供100万人居住的退休村或退休社区。
退休社区在美国受到广泛好评,它为老年人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可以对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需要和兴趣作出反应,老年人享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上的独立,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他们往往乐于做力所能及又有所寄托的社区义工,也喜欢用房车去各地旅游。
美国老人对于子女的态度比较理智,他们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专心于自己的事情、保持身心健康就是对子女、家庭和社会的一份贡献。
英国
英国政府有一系列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制度,社会上也有许多针对老年人的慈善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使其养老无忧。目前越来越多的英国老年人倾向于充分享受质量较高的晚年生活,而不是在身后留给子女一笔可观的遗产。
在英国,退休老人们除了到处旅游之外,不少人也会积极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开咖啡馆、小饭店或是做企业顾问、开办咨询公司等。还有的老年人干脆当起了作家,在家写作,以积极的方式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英国老人往往独自生活,子女成年后都离家自立,不仅与父母分居,而且为了谋职,常常迁居异地。社会上也普遍认为照顾孩子是年轻夫妇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老人更多只是作为“育儿参谋”。
尊重老人对退休生活的选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认为,从心理方面来说,退休后的老人容易陷入失落感、孤独感、无力感和无望感四种不良情绪中。老人应积极调整心态,远离“退休综合征”,还没有做好准备的退休老人要从思想上转变。退休是新生活的开始,老人要放松心情,做一些力所能及、对社会有意义的事,重新找回自我,丰富完善退休生活,以平常心对待退休。
对于老年人“退而不休”再就业的问题,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副院长、心理科医生唐记华认为,老人再就业对其心理非常有益,可有效防止退休综合征。老人再就业时可以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份工作可能没有太多金钱回报,但肯定会给老人丰富的心灵回馈。
其实不管采取何种形式的“退而不休”,老年人选择一种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这对和美家庭,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