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中国美术馆展出青海省31位工艺美术大师唐卡手绘精品

发布时间: 2018-01-22 11:14:10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袁伟轩

 

  

展览开幕式现场

  2018年1月17日下午,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共同举办的中国美术馆对口支援青海文化建设扶持项目“雪域丹青 匠心筑梦——青海唐卡绘画艺术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生,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汤恒,文化部办公厅主任熊远明,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明文军,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胜德,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展览现场

  

娘本《五大天堂》2003年110X500cm

  

斗尕《白度母》2002年 95X70cm

  青海唐卡艺术,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作热贡。唐卡,源于藏语的译音,意为卷轴画。青海安多唐卡绘画艺术,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10至11世纪,距今1000多年,多以藏传佛教、神话故事、史诗等为创作题材,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因其风格工笔重彩、色调艳丽、造型优美、构图精致,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几百年来,在整个藏区、蒙古族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产生了巨大影响,享誉极高。唐卡的发展历史,承载着高原的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艺术史、生活史,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展览现场

  十八世纪以后,大批热贡艺人携艺出游,其足迹遍及四川、甘肃等地以及蒙古、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绘画作品,艺人在游访中博采众长,吸收各家精华,最终形成了热贡唐卡工艺细腻、色彩浓艳、富于装饰性的独特艺术风格。2009年,唐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卡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见证;同时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件艺术瑰宝。

  本次展览以热贡唐卡为重点,参展作品来自青海西宁市,玉树、果洛、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共展出老、中、青三代3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手绘精品48幅,类别有彩绘唐卡、红唐卡、黑唐卡、金唐卡等多种,既有传统题材又有现代生活的创新内容,代表了青海唐卡绘画艺术的新水平。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更登达吉《释迦牟尼生平图》 2013年 111X85cm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致辞中说:“中华民族伟大的自信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其中各民族文化的创造组成了大中华文化。唐卡艺术植根于历史,植根于宗教,也植根于伟大的自然,特别是青海高原。它的山青、水秀、天空蓝蓝的,白云朵朵,就像经幡一样五彩缤纷,充满了美,充满了青海人民纯朴,对美好的向往。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青海文化事业的支持,更是对整个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支持。我们看到从青藏高原到中国美术馆的艺术高峰,所有的唐卡艺术家们真正怀着一种向往、怀着一种追求,特别是怀着最美好的艺术理想,创造出这些美丽图画,这种美的心灵映照着青海大地的美,映照着青海大地上的人民勤劳朴实的美。”

  

现场工艺美术师创作唐卡

  

扎西尖措《水月观音》2016年125X125cm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唐卡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的热情关心下,青海唐卡艺术和唐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文化部门统计,目前青海省唐卡绘画艺术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0、11、18号厅,将展出至2018年1月28日。展览同期,青海省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也将于1月17日、18日晚在保利剧院上演。

  部分展品:

  

曲智《资粮田 》2012年130X87cm

  

当周家《地藏王菩萨》2015年108X82cm

  

罗藏旦巴《大威德金刚》2016年78X110cm

  

桑斗合《白度母》2007年110X90cm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