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民 >

黄土坡村:特色农业奔小康

发布时间: 2017-11-28 15:14:02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走进黄土坡村,便听到书声琅琅“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段童音中夹杂着成人的朗诵来自黄土坡村党委书记兼村长杨振军提出的道德大讲堂。近年来,黄土坡村不仅在传承国学文化方面走在前面,还创新的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金银花等农作物。

特色农业,花香满村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带来了新机遇。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房山区和河北镇各级领导的指导下,黄土坡村以养老养生、文化产业为龙头,种植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草药并生产加工系列产品,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金银花种植基地

自2005年开始,黄土坡村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金银花特色种植。在黄土坡村的街边、道帝和田间地头,乃至村民的房前屋后,经过嫁接繁育的当地无公害金银花随处可见,经过几年的努力,黄土坡村金银花种植规模已达到800亩,育苗300万株。通过全村推广种植金银花,村委会带动更多村民致富,认真使产业发展的结果惠及每户村民,解决村内劳动力就业100余人。

金银花的推广种植不仅成为村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还美化了全村环境。针对金银花的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村里修建了登山徒步道和金银花观光长廊,每年5-10月份,满村的金银花香让人心情舒畅,对村民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村子里环境整洁,民心稳定,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增长。

青石古砚,文化兴村

青石砚

青石砚雕刻历史由来已久,于明、清为最盛,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将“坝水建物,据勾股定理”刻于青石砚上,距今已有634年。传说嘉庆皇帝赐给纪昀的砚台就是取自于黄土坡村老坑,距今已有269年。

黄土坡村的石砚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土坡青石砚,石材取之于“老坑”细弱润玉、温嫩而滑、滑中带涩、色彩柔和,多为天蓝色或黑蓝色,有的还点缀着绿色或白色斑点,所造之砚,叩之有声,贮水不渗,涩不带笔,易发墨而不挥毫,是墨中极品。为了保护传统雕刻手艺,青石砚传承人蔡春在继承中发扬,除了传统的平雕、浮雕外,还有许多自主创新,用天然石料制成的不同形状的石砚更是别具特色。

2008年4月,黄土坡青石砚被国际华人华侨总会指定为特供礼品专用砚,并申请区级非遗项目。黄土坡青石砚作为古都北京的一颗璀璨明珠,带着中华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当今焕发出夺目的光芒。

在“道德大讲堂”认真学习的村民们

黄土坡十分重视文化的传承,村里在企业的支持下还开办了“道德大讲堂”,组织村民定期学习国学经典。国学是一个大宝库,它所蕴涵的文化资源和道德价值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黄土坡人在讲堂中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帮助村民理解国学的内容与意义,引领学生们努力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到每个村民心中。

街道两旁的传统美德标语

伴随着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黄土坡村的文化产业逐渐繁荣起来,依托紧邻石花洞景区的区位优势,在村内大力发展金银花等中草药种植与采摘的休闲观光农业,“我们帮助村民整修闲置民房,支持村民进行民俗旅游创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杨书记向我们介绍。在他和村民十几年的努力下,黄土坡村已经变成充满文化气息的民俗旅游新去处,村里有民俗旅游户36家,还有集旅游、休闲、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养生文化苑一处。发展民俗旅游业和健康养生产业下,建有中草药种植基地一处,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黄土坡村进入棚改建设实施工程,待棚改完毕,整个村子将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将得到飙升。

绿色生态,环保建村

“要想奔小康,全民奔健康”是杨振军书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黄土坡村一直以打造“华夏养生文化村”为目标,坚持在种植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在日常清洁中也选用豆角粉和丝瓜瓤代替清洗剂,他们还自己制作酵素,减少污水中的化学成分,因此村中产出的农作物健康、安全、品质好,吸引了许多城里人专门到村里购买农产品。

近年来,村中开始加强对村民的环境卫生教育,加大对村里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将可利用的垃圾收集后沤制发酵,回归农田使用;将污水处理厂排出来的循环水浇灌到耕地上,使废物再利用。黄土坡村的垃圾分类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和居住质量,还从源头上杜绝脏、乱、差现象,从根本上改善了村内环境面貌。建设。

为将黄土坡村打造成绿色农业发展的样板和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和谐、靓丽、富裕、文明的新农村,黄土坡村正努力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新业态,增强农业的观光、休闲和教育等多种功能,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黄土坡村,探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尊老敬老,爱满全村

在黄土坡村,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出和谐友善,尊师敬长的风气体现在时时处处。在村中,志愿者自发为全村多名残疾人和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服,每到夏至和冬至,村委会也会为家家户户送去艾条。

黄土坡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军还兼任了河北镇敬老院的院长工作,他将十几位孤寡老人接到村里,从此这些老人在黄土坡有了一个新家。他们住在飘散着金银花香的洁净院落,每天吃喝卫生有人管,生活用品有人发,健康保健有人查,老人们晚年生活幸福欢欣,再加上自然环境优美,身体素质也有了极大提高。

在黄土坡村,老人们不但经常开座谈会,观看文艺节目,享受每年定期体检、义务理发等多项服务,村里还为残疾人和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免费提供一顿午餐,一年365天都由村里安排专人送到家中。端午节时为老人送粽子、牛奶,中秋节为老人送月饼,重阳节为65岁以上老人拍合影……村里还给老人按出生年月编辑排名册,组织党员和志愿者从身体、心理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对老人进行照顾。在这个小山村里,月月都会响起祝福的乐曲,那是村里在给当月出生的老人集体过生日。

杨振军的做法,温暖了黄土坡的所有村民,特别是那些出去打工的村民都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们感激地说:“杨书记和村里这些党员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党的温暖,把父母留在村子里,我们放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