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运会首次增设群众比赛项目,让老百姓唱“大戏”、当“主角”——全民全运,翻开健康中国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17-09-14 16:38:29 | 来源: 解放军报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业余选手当主角,草根运动挑大梁。刚刚落幕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全民全运理念贯穿始终,很多人称这是一届真正的“全民运动会”。
本届全运会,新增的19个大项126个小项的群众比赛项目涵盖面颇为广泛——既有传统的龙舟、太极,又有时尚的滑板、攀岩;既有科技感十足的航空、航海模型,又有考验智力的围棋、象棋;既有年轻人喜欢的足球、篮球,又有适合中老年人的广场舞、柔力球。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共有数百万群众参加了“我要上全运”基层选拔比赛,参赛人员遍及大江南北、涉及各行各业,运动员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93岁,全民参与、共享全运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全运会折射中国体育价值观的变化
随着国力蒸蒸日上,竞技体育成为一张“国家名片”。奥运赛场上,中国成为金牌榜第一集团的有力竞争者;世界大赛中,中国人屡屡震惊世界。
自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进入转型期,最近几年,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步伐越来越快。多年来扮演着“奥运尖子选拔赛”角色的全运会也开始回归它最初的要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从十一运的“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到十二运的“全民健身,共享全运”,再到十三运的“全运惠民,健康中国”,这些口号,映照出中国体育价值观的变化。
观念引领行动。从历时200余天、参与人次超千万的上海市民运动会,到“村村有队伍、乡乡有比赛”的国家级贫困县山西代县“秧歌联赛”;从北京冬奥会引领“三亿人上冰雪”,到全运会首次设立群众比赛项目,全民健身热潮在大江南北翻涌。
全民健身走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如今,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权威资料显示,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近4亿,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水平的近九成……老百姓正从体育上享受更多“获得感”。
全运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
能够参加全运会是每名运动员的梦想,群众选手也是如此。
作为第一次参加全运会的业余选手,福建气排球女队员黄建山感到非常荣幸。黄建山的母亲朱秀英今年76岁,曾经在1959年代表福建队参加第一届全运会的中长跑比赛,黄建山没想到自己在46岁的时候还有机会续写母亲的梦想。她和队友们在决赛赛场七战全胜摘金,替母亲圆了全运冠军梦。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当龙舟从民间传统活动走到全运会的舞台,天津市龙舟协会秘书长田树宝心潮澎湃:“从古时祭祀到当代发展成为比赛项目,龙舟已从一种地方民俗,发展成群众参与度高的竞技性运动,龙舟比赛的内涵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
参加本届全运会舞龙决赛的湖南农业大学舞龙队队员,都是该校大二学生。该校专门开设了舞龙选修课,每年有千余人次选修这门课程,学校还有龙狮俱乐部,每周俱乐部成员会在课余固定时间练习。
“带动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使全运会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业内人士指出,增设群众比赛项目,让百姓参与、感知和享受全运会,已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的重要举措。
全运会成为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助力
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是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途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离不开体育,离不开扎实的群众根基。
在群众体育赛事“井喷”的大背景下,十三运开启了重大赛制改革的序幕。全运会留下的最珍贵财富,不再是规模宏大的“两馆一场”,而是通过体育盛会,让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体育的福利惠及大众。
群众比赛项目的设立无疑是这种理念化作实践的积极尝试。观众不仅被请上看台,更被请进赛场,与顶尖竞技人才共享同一个舞台、同一种荣耀,在互相切磋中传承和发展体育。反过来,全运会在全民中掀起体育热潮,也有助于壮大体育塔基,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土壤。
经过58年发展,全运会这项全国最高等级赛事正成为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和风向标,成为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助力。
习近平指出:“把群众性体育纳入全运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就更好起到了举办全运会的作用。”
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民健身不能当旁观者。通过全民健身推动全民健康,健康中国的唯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上图:选手在全运会男子22人龙舟100米直道赛决赛中奋力划桨。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