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民 >

旅游商品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好抓手

发布时间: 2017-09-14 11:37:01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为了打破因旅游商品品种少而造成的千篇一律的局面,从2009年第一届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开始,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一直在推动旅游商品的系列化开发。利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和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的风向标作用,按照鼓励系列化的评审标准评选出了大量系列化的旅游商品,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开发系列化旅游商品。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地旅游商品系列化程度越来越高。

  而系列化旅游商品的发展阶段也逐渐清晰起来:

  第一阶段,把某种文化符号或图片作为主体,直接印在不同载体上来组成系列化旅游商品。如:一张风光照片印在马克杯、文化衫、鼠标垫、杯垫、雨伞上面。

  第二阶段,把某种文化符号作为主体,经过设计,用不同载体表现出来,再组成系列化旅游商品。即使是风光照片也是经过设计后再用不同的、适合的载体呈现。如:文化茶具、文化酒具、文化办公用具、文化丝巾等。

  第三阶段,以材质和功能为主体,经过设计,辅以文化元素的多类别商品,各个类别又系列化发展。

  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最大的共同点是均以文化为主体;最大区别是设计,尤其是专业的设计。

  在现实中,无论是无设计感的第一阶段系列旅游商品,还是有设计感的第二阶段系列旅游商品,成系列的旅游商品已越来越多。但有些开发企业、销售企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市场收益,这在多个城市的“××礼物”旅游商品发展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由于以文化角度开发系列旅游商品,很容易出现同一文化元素下的多材质、多类别旅游商品,这从单纯的设计角度看没有问题,但从开发企业的角度来看,则很难形成专业性。即使都由外部加工,推出不同材质、不同类别的旅游商品,也很容易使制造成本较高,产品质量稳定度低,销售数量少,企业样样都懂,却样样不精通。从零售企业角度则很难吸引大量旅游者购买。不同材质、不同类别的大众化、文化味十足的商品聚在一个商店时,很容易形成杂货铺式的卖场。

  几年来,不少城市的杂货铺式的“××礼物”旅游商品店经历了旅游部门强力支持、纷纷挂牌开业、惨淡经营维持、摘牌转型的过程。在中高档商品专卖店、专业店化,日用品超市化的趋势下,高、中、低档商品汇集于一体的杂货铺式销售得不到市场认可也是自然的。

  而系列化旅游商品发展的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最大区别是:主体不同。第三阶段不是以文化为开发、销售的主体,但又不失文化味道,是按照制造企业、销售卖场的规律,以及多数旅游者的购买习惯开发、销售的。这是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各种成功与失败之后,出现的新的系列化旅游商品发展阶段。如:第一阶段时,宁夏风光系列是把宁夏风光的照片贴在马克杯、文化衫、枸杞的包装袋上。第二阶段时,宁夏风光系列是把宁夏风光用沙画、粮食画、枸杞画、剪纸画、刺绣等制作出来。第三阶段,不再以宁夏风光为主体,而是以枸杞为主体。出现了各种枸杞酒系列,枸杞面膜系列,枸杞精油皂系列,枸杞饮料系列,枸杞冰激凌系列,枸杞糕点系列产品。有些还在包装上巧妙添加了宁夏风光或宁夏元素。由于是枸杞主体下的多品类旅游商品,各品类又系列化,第三阶段姑且称为:类系发展阶段。

  新阶段实现了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从以文化为主体的多材质、杂货铺式散点发展经营,向以物产为主体,结合文化的类系专业化发展经营迈进。从自我为中心的供给式旅游商品开发销售模式,向按照旅游商品开发规律和旅游者购买规律的需求式旅游商品开发销售模式发展。

  各地正在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全域旅游既要旅游者满意又要全社会受益,就需要打破门票经济,发展产业经济,扩大旅游消费,增加旅游收入。其中,发展旅游商品,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就成为重中之重。利用当地物产和文化,直接进入第三阶段,从类系角度发展旅游商品,容易让旅游者感到满意,同时富民、富企、富财政,利于全域旅游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失为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和发展地区旅游商品的捷径。

  目前,类系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即使各地已出现类系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对类系的全国性推动工作还未进行。旅游商品发展的前途光明,但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