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子传承千年打击乐器制作技艺 每年敲打出5000万收入
发布时间: 2017-09-13 13:27:27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山西长子传承千年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王维宁 摄
中新网太原9月13日电 (李新锁 王维宁)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一项从唐代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制作技艺——长子县西南呈村响铜乐器历经沧桑,仍经久不衰。目前,长子县响铜乐器年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
不久前,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面直径达2米的铜锣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过往参观者在赞叹它“又大又圆,震威四方”的同时,忍不住好奇敲打两下。锣锤落地,锣声响起——音色纯正、音韵悠长。这面铜锣来自于山西省长子县南漳镇西南呈村。
据介绍,长子县西南呈村的铜乐器生产由来已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素有“北方铜乐器之乡”的美誉。据考证,早在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在今长子县西南呈村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手工铜业作坊制作的响铜乐器就名满天下。至明清,铜乐器手工业加工有更大发展。
长子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说,长子铜乐器与地方戏剧、宗教音乐关系密切,适合于晋剧、京剧、评剧、梆子腔等戏曲和道教、佛教音乐伴奏。
此外,源于西汉时期的上党乐户吹打乐、以打击乐吹奏乐为主的上党八音会、明末清初以来经久不衰的上党梆子、民间闹戏以及各地鼓书、秧歌、道情等地方曲艺的盛行,促使了铜乐器的生产发展。
山西长子传承千年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王维宁 摄
据介绍,在长子和长治两县交界地带,寺院繁多。一些较大的寺院都有寺庙音乐,供奉神佛时打击、吹奏并举,显然少不了响铜乐器。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是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尤其是“千锤打锣,一锤定音”的定音技术,更是跻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响铜乐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玖兴炉响铜乐器厂负责人闫改好介绍说,铜乐器制作是典型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原料以铜、锡为主,制作过程繁琐而复杂。
其间,制作匠人要操作配料铸胚、高温锻打、热压成型、热处理、冷整形、抛光和定音七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是锻打和定音两个环节,尤其是最后的定音工序。
闫改好表示,一个好的定音匠人必须有绝好的耳音、乐感,还要有过硬的臂力和手腕功夫,并且熟悉各种戏剧的曲调,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制作一面合格的铜锣,往往需要上万次锤击。在定音时候,通过锤击可以调节音高音低,直至音准合格。所谓“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即此理也。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长子县西南呈村有生产厂家18家,90年代后受市场竞争影响,开始强强联合。2003年,其中9家共同出资30多万元组建了长子县西南呈铜乐器厂,后改名为玖兴炉响铜乐器厂。目前已成为全国三大响铜乐器生产企业之一。
目前,当地主要生产虎音锣、苏锣、武锣、中音手锣、云锣、大中小京镲、铙、钹等10个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抄锣、京钗、威风锣等广受赞誉,晋剧马锣更是他们独家生产。
据介绍,长子当地出产的响铜乐器覆盖中国各省市,并转口日本、东南亚等地,占到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在当地工匠的敲敲打打中,这项非遗项目每年为当地带来5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