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民 >

人民日报文化进行时:今天,如何开启一场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 2017-09-12 16:18:48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当下,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最普遍的休闲方式之一,而普遍的代价则是旅行体验感的降低。走马观花“一站式”景点衔接、模式化行程毫无新意……都渐渐成为大家心中的旅行痛点。那么,如何能消除旅行变成“赶场子”的尴尬?又如何让文化旅游中的“文化”鲜活起来?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中国最美滩涂霞浦夕路桥、天下第一侨乡中川村……在东南卫视近期热播的一档深度体验式文化旅行节目《好运旅行团》里,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后擦出火花,网友表示,真实呈现的人文风光使节目简直成了游福建的“活地图”。

  关于文化旅游,一种理解认为其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意味着,每一处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都与旅行者的体验建立联系,人们不仅行走,还在行走中了解其中的因果由来与历史意义。这便是人与景点充分沟通和交流的“体验”的内涵所在。

  《好运旅行团》中的模式很适合做一个参考。比如在“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下梅村,旅行者们感受茶文化历史,不仅仅只是品一杯茶那么简单,而是经历了做茶饼、制茶摇青、建茶盏、感受茶礼仪等一系列过程,如此一来,大家就实实在在感受了独特“历史”、体会了特色文化,这种深度体验带来的影响将是令人难忘的。

  可以说,对于地方来讲,要想做好文化旅游,必须首先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质,并在“体验”上做足文章、做出品牌。细心的人或许会留意到,诸如“好客山东”“美好安徽迎客天下”“锦绣潇湘 伟人故里——湖南如此多娇”等中国各个地方景点的宣传片,在诸多场合“霸屏”,其实质就是挖掘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人文特色,是非常直观的文化旅游品牌表达,以文促旅,互相成就。

  对于各地来讲,从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到各具特色的地方方言、传统美食、民俗、节庆,等等,都是文化旅游特别值得关注的资源,合理而充分地传承和创新这些资源,就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在《好运旅行团》中,旅行者在滩涂上骑海马,让网友直呼“过瘾”,实际上,这就是当地人独有的生活方式。虽然看起来只是很小的体验项目,但其独特性已经让其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内涵。

  据《2016—2022年中国文化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41.2亿人次,偏好文化体验游的人群已经达到50.7%。这为各地以文化旅游之力宣介地方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找到自身独一无二的资源、着重做好深度体验的文章,才能在收获社会效益的同时,赢得不俗的经济效益。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03日 19 版)

  (责编:冯粒、王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