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民 >

用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气质

发布时间: 2017-09-12 14:24:41   |  来源: 北京晚报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城市书房——宸冰书坊。

  



 

 

  流动美术馆入驻朝阳森林演出季。

 

  通过组织居民利用家里的一米闲置空间养花种菜,神奇地使原本生疏、冷漠的邻里关系变得温馨亲切;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的“城市书房”,不仅阅读空间灵动时尚,更用缕缕书香温暖着这座城市;通过社区里闲置的墙面和空间办起的“流动美术馆”,让很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各种名家画作……从2013年朝阳区成为本市首个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该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方面的探索一直未停歇,包括政府引导、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社会化、专业化运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还在全市率先尝试通过成立“文化居委会”的方式,让文化参与社区治理,为公共文化实现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新路径。

  一米田

  巧妙拉近邻里关系

  “一米田,是自家阳台的一抹绿;一米田,让楼房变成了大杂院儿;一米田,建起幸福美满的好家园……”一首朗朗上口的快板道出了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居民对于“一米田”这个今年年初落地社区的文化项目非同一般的喜爱。

  “平时我就喜欢摆弄些花草,这次从播种、施肥到收获都有专家指导,而且连种子、花盆都是社区统一配发的,等到中秋节的时候还能拿着自己种的菜和邻居交换,这种方式让人觉得特别新鲜、有意思。”家住八里庄东里社区的张阿姨提起这个项目就满脸笑意,指着自家的“一米小菜园”告诉记者:“您看我养的这个茄子现在都开花了,我们参加‘一米田’项目的社区居民专门有一个微信群,每天大家都在里边聊聊养菜,这个茄子苗最开始总是长不好,叶子都是卷的,就有不少邻居在微信群里给我出主意,让人觉得心里挺热乎的。”

  朝阳区文化馆“文化居委会”项目的负责人肖丹告诉记者:“‘一米田’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文化方式,它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延伸了文化的意义。‘一米田’这种寻求共同生活习惯的项目,能让每个人获得愉悦的心情,有利于社区的和谐,更为下一步在八里庄实践‘文化居委会’项目提供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在八里庄街道试点参与“一米田”项目的社区共有四个,分别是十里堡、八里庄东里、八里庄西里和远洋天地家园,居民邻里关系悄然发生的一些变化也让社区工作者们充满了惊喜,远洋天地家园社区工作者王悠妍告诉记者:“自打参加了这个项目,真是亲眼见证了不少居民通过这个活动成为了能每天唠几句家常儿的朋友,而不再是彼此面熟的陌生人。”

  肖丹告诉记者,“一米田”是文化与居民柴米油盐生活的连接媒介,下一步可以延展成为有着更多美育文化的“一米博物馆”、“一米图书馆”等等,未来还会成立八里庄“文化居委会”,这是一个第三方的自治组织,由地区居民推选的代表组成,并通过这些代表的建议来逐步引导形成贴近百姓需求的文化服务项目,以此推动“文化社群”的形成,让文化参与社区治理。

  城市书房

  让书香弥漫整座城市

  走进位于CBD核心区的尚都国际A座二层的宸冰书坊,慵懒舒适的沙发、古朴木质的座椅、温馨安静的环境,还有多达5000余册的各类图书,会让忙碌焦虑的都市人瞬间在这里找到时光慢下来的悠然与惬意。

  “城市书房”也被称为是朝阳区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服务的一个创新尝试。以宸冰书坊为例,这里曾经是朝阳区图书馆的一个分馆,但此前由于对阅读人群定位不太明确,这里经常每天只有几位阅读访客。今年年初朝阳区图书馆将这里授权由宸冰传媒经营管理,图书馆负责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经过精心的装修与设计后,这家“城市书房”从5月份开业后就吸引了很多附近写字楼的白领来这里借阅图书、参加文化沙龙、图书阅读分享等活动。

  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白领李女士告诉记者:“从这里借书很方便,只要带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完成全部借还流程,特别赞。”

  “去年4月,我们联合北京梦工坊咖啡有限公司在西坝河东里建成了第一个‘城市书房’,这个‘城市书房’的特色之一是为残疾人提供特色服务,除了常规的阅读功能,我们还与区残联等在书房联合组织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朝阳区图书馆馆长李凯向记者介绍说,“城市书房”的特点是利用公共空间、引入社会力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特色化的公益文化阅读服务,首家“城市书房”全年的累计读者流通就达2651人次,借阅图书5894册次。目前朝阳已经建成了三家“城市书房”,预计“十三五”期间,将计划联合社会单位打造10家特色“城市书房”。

  流动美术馆

  在家门口欣赏名家作品

  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古今大家的艺术作品,社区里曾经空白的墙面因为书画的点缀而有了文化气息……去年底,本市首家社区流动美术馆在朝阳区呼家楼街道金台社区落成,据朝阳区文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流动美术馆就是利用基层的办公场所、文化活动场地、闲置的空白墙面、宣传栏等,用书画作品进行布置装饰,使过去在大型美术馆、博物馆才能见到的名家作品,在社区就能就近欣赏。

  走进金台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书画长廊”,从古代大家王羲之、颜真卿、张择端到当代名家刘大为、苏士澍等,一幅幅书画精品整齐地悬挂在街道灰色的墙壁上,引得不少附近居民和途经的市民驻足欣赏。“建了流动美术馆后,整个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还有了艺术的氛围。”社区居民肖秀英告诉记者:“很多家住附近的学生放学回来都会在这些作品前看上一阵儿。”

  记者在金台社区流动美术馆看到,该美术馆分室内、室外两种形式,包括中国古代书画鉴赏、当代名家作品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等6大板块,流动美术馆负责人雍有广介绍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现在还在画作旁配置了二维码,居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听到有关画作的讲解。

  据悉,今年朝阳区将建设一批流动美术馆,预计总数将达到50个,做到43个街乡全覆盖。

  马上就访

  朝阳区文委主任 高春利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们在工作中的各种创新举措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能更加丰富,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体制机制能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做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造人真正落到实处。”朝阳区文化委主任高春利表示:“像‘一米田’、‘文化居委会’,都是在探索文化直接参与社区治理的实验与尝试,也为公共文化实现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新路径。”

  高春利表示,朝阳区在向经济发展大区推进的同时,也在着力做文化发展的大区。为了补齐文化发展短板,朝阳区推出了“文蕴朝阳,艺术惠民”工程,其中通过社区流动美术馆这一创新性、引领性、实操性的形式,高雅艺术得以走近居民身边。居民们不必走进美术馆,就能欣赏书画艺术、提升素养,同时该项目也美化了街道和社区环境,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

  在打造“城市书房”方面,高春利透露,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补充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不足,“现在我们的图书馆服务半径包括服务时长还是相对有限,下一步我们不仅要继续增加‘城市书房’的数量,还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建设24小时实体书店,同时与社会单位合作,见缝插针设立一些更微型的‘阅读加油站’,再加上目前已经布局完成的138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最终将打造一个全时空、全方位的朝阳公共阅读空间格局。”

  高春利透露,下一步将考虑利用莱太花卉市场疏解后的空间,以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引进一家24小时实体书店,在三里屯建一家24小时实体书店,同时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建城市书房。

  本报记者 左颖 文并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