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老一辈那样做事做人
发布时间: 2017-09-11 15:10:24 | 来源: 江西日报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很多年前,随同现已故去的一位省长去赣南调研,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天在宾馆听汇报,整整一上午,只见省长端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听着、记着,不时问一两个问题,面前的茶杯,动也没动一下。听完汇报后,我好奇地问:一上午,省长水都不喝一口,不渴呀?省长回答道:哪不渴啊!喝了水,上洗手间,会影响人家的汇报。人家停下来等我吧,耽搁大家时间;不等我,他继续讲吧,我又漏听了,没听全,会影响对一个地方工作的了解。一上午,忍一下就过去了。
一件小事见精神,老省长工作态度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由此可见一斑。认真,体现在点滴细节之中,小事不认真,小事随随便便,就很容易变成事事不认真、处处随随便便。
当下,在一部分干部身上缺少的,恐怕就是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较真的品性。他们匮乏热情、激情,更遑论主动性和积极性了,凡事漫不经心,凡事随性随意,凡事嘻嘻哈哈。这些人的心理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于是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了他们工作的“准则”,人生词典里,就没有“认真”两个字,应付了事,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成了常态。
古人云:“人而无责,于世何益?”“认真”,是为人处世的风格和要求,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对待工作、事业的态度。为人不认真,就会失去朋友,被人诟病;做事粗糙、粗心,就难以取得成就。我们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指的就是不苟且,不颟顸,不含糊。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了,才能干好每一件大事和小事;认真了,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认真了,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那次调研中,老省长不按当地安排好的路线走,常常要求停车,随便走进一个村子、一家工厂。他说,你们做得好的我当然要看,做得不好的我也要看,要不我怎么能掌握到真实情况?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领导干部应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同时,搞调研要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老省长在避免“被调研”上,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我们的调查研究,应该像毛泽东当年在寻乌那样,深入到农户家里,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厂矿车间,体察民情,倾听民声,触摸民意。下基层调研,只有深入、唯实,才能取得成效,才能推动工作。调研中,要拜群众为师,不可端着个架子,高高在上,要摒弃“身入”而“心不入”。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分为二,既看成功之处,总结出经验,也看不足的地方,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显然,按照一些“讲政绩”的地方安排的线路调研,看到的全是“花团锦簇”,是难以掌握到全面、真实的民生民瘼的。
记得结束调研,吃了饭登车回南昌前,老省长还专门走到厨房,和厨师、服务员一一热情握手、告别,再三感谢他们的劳动。珍惜他人的付出,才会为他人付出,老省长的亲民作风与待人接物的礼貌谦和为人称赞。
当年风雪漫天,焦裕禄走进破旧的泥巴屋,坐在一双无依无靠的盲瞽老人身边问寒问饥的情景,已经成为历史的定格,那句“我是您的儿子”的回答,久久回响在人们的耳边。亲民才能爱民,只有把百姓视为衣食父母,摆正自己和群众的位置,才能把他们的温饱冷暖记挂在心头,才能搞好服务,当好公仆。
革命前辈的奋斗史,是一座精神图书馆,给予我们不断的滋养,其人格和品德,散发出熠熠的光芒。在当下,我们要更好地传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力戒浮皮潦草,力戒马虎交差,力戒高高在上。
卓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