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民 >

幢幢老屋,把乡愁留住(文化脉动)

发布时间: 2017-09-07 11:02:56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三都乡杨家堂村整体布局呈阶梯式,被当地人称为“金色布达拉宫”。

  本报记者 史一棋摄

  

  大东坝镇横樟村的一幢老屋中,户主正在厅堂中刨锯梁木。

  本报记者 史一棋摄

  浙南山区,青山掩映,碧水曲绕。行至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看惯了大都市中钢筋水泥的千篇一律后,每一个访客都会对这里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原生态传统村落啧啧赞叹。延续百年的村落布局,原汁原味的传统民居,生活其间的农夫老妪,长势正劲的园圃菜畦……都在告诉你:这是一片自然、真实的田园乡村。

  去年年初,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松阳确定为唯一的“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而老屋指的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私人产权民居。基金会计划在两年时间内,资助4000万元实施拯救行动,用于老屋的保护、修缮、利用。

  基金会资助50%,其余款项由户主自筹,修旧如旧的同时更宜居

  大东坝镇横樟村的86岁村民叶毛娣,从十几岁出嫁起就一直住在这幢老屋中。其实,老屋不仅承载着户主一生的回忆,更是祖辈传下来的老宅子,再破再烂,村民也舍不得拆毁。但如果完全靠自家力量修缮,这个负担村民承受不起,只能无奈地任由老屋一天天衰败。

  之所以被称为老屋,是因为这些民居大多始建于民国乃至清朝年间,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历经岁月沧桑,已然破败不堪,是名副其实的危房,梁木朽坏、墙壁坍塌、屋顶漏雨。前几年未修缮时,每次遇到台风大雨天气,村干部都要上门来,抬着叶毛娣转移到安全地点避几天。无论从文物保护工作角度,还是从居住安全角度,修缮都刻不容缓。

  一面是村民户主夙愿,另一面是文保工作需要,“拯救老屋行动”的实施恰逢其时。而要修缮老屋,首先得解决资金问题。为此,拯救行动提出,由基金会资助修缮总额的50%左右,对低保户、五保户可将资助比例提高至70%,其余由户主自筹。在自筹部分中,除了直接出资,户主还能通过投工投劳、废弃原料置换、亲友拆借等途径变相抵扣修缮款,户主最终只要拿出总额1/4左右的资金就能完成修缮。

  “政府不但掏钱帮修老房子,修好之后让继续住,而且咱自家出钱少,天上还能掉这馅饼?一开始乡亲们都不敢相信。”横樟村村民包加理是村里第一个签下“拯救老屋行动”项目资助合同的,那时其他村民都在犹豫观望。虽然已经记不清这幢老屋的年份,但他知道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再不修,就晚了”,尽管700多平方米的老屋,他的产权只占6平方米。

  于是,包加理出面做通了整幢老屋其他16户户主的思想工作,拯救行动在横樟村开了张。“我们几户人一起上,自己动手修自家房子。”几个月之后,倒塌的夯土墙再次立了起来,新瓦一片接一片地铺上屋顶,杂草丛生的天井整理一新。其他村民看到包家修缮后的老屋,一改之前的观望态度,纷纷主动找村干部申请项目资助,拯救行动得以推进。

  在修缮过程中,为了提升老屋的宜居性,松阳县还在不破坏原貌的基础上设置了防潮设施,增建了卫生间,重新铺设了电线线路。“坚持修旧如旧,保护老房子完整风貌,与此同时,也要让人愿意住,住得舒服。”松阳县名城古村老屋办副主任王永球表示,“这也是对文物建筑的活态保护和有效利用。”

  王永球每次来到叶毛娣家,老人都拉着她的手久久不肯放下,还常说:“你们把我家修得这么好,我心里总是‘哈哈哈’的。”

  吸引原住民、投资者,空心村得以改善,产权模式和社会参与尚待探索

  空心村是当下我国农村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松阳县的众多古村落也不例外。据三都乡党委副书记张旭军介绍,在常住的成年人口中,40多岁就算年轻人了,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只有过年回来住几天,“但因为老屋破败,只能住县里宾馆,一点团圆味道都没有。”老屋修缮好之后,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过年时老少一堂,家更像个家了。

  变化远不止如此,原生态的乡村风貌还吸引着大批摄影爱好者、美术家、艺术院校学生来村里采风、创作,游客也渐渐增多,老村一时热闹起来。

  随着外来人口的到访,三都乡杨家堂村村民宋陈生灵机一动,将自家老屋改造成民宿,成为村里第一个自主投资修缮老屋发展民宿的人,他说:“以前只知道埋头种地,现在开民宿,提高老房子利用率,还能创收。”松阳县特意出台传统民居改造和民宿发展的相关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

  为此,松阳县设计四都云雾景、三都古村落等8条传统村落摄影线路,建设了一批画家村、民宿村、摄影村,增加了古村的就业岗位。如今已经有不少原住民放弃外出打工,返乡经营,空心村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

  除了游客和艺术家,外来的还有不少投资者,他们看中古村落的商业潜力。古村民居修缮前后都是私人产权,而且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农民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滋提出建议:“在现有产权规定下,外来投资者只能长期租用民居来发展民宿和餐饮,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热情。当然,放开农村住宅买卖也是不行的。是否可以推出一种特殊模式,既能保证农村土地不流失,也能给投资者更大的产权自由度。”

  此外,虽然松阳县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正由政府单方面主导慢慢向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转变,但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仍然较低,尤其在资金方面,目前仅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扶持,未能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充分鼓励募集、众筹、第三方捐资等渠道,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推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活化利用老屋,让文化不再流失

  为保证老屋的原汁原味,配合“拯救老屋行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制定了传统村落文物建筑的方案要求、修缮导则、验收办法。“比如,要保护夯土墙、木构架、小青瓦、马头墙、块石墙基等代表松阳民居特征的基本要素,不允许擅自改变建筑原风貌,同时鼓励产权人进行合理利用,以满足生产生活基本需要。”王永球介绍说,通过这些硬性规定,希望能让村落原貌长期留存。

  但是,要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还需其他功夫。松阳县委书记王峻表示,发展民宿的确是老屋活化利用的一种有益探索,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乡村有限的资源无法承载民宿的过度开发,政府除了要做好引导调控外,还需研究老屋的多元活化利用途径。同时,还要在高效生态农业、传统手工业、休闲旅游业等多元业态培育上下功夫,这才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为此,松阳县不仅出台《关于推进民宿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整合资金扶持民宿经济,还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等列入了多样化业态范围,着重发展。“云上平田”是四都乡平田村的一个多功能综合民宿项目,由在外打拼的本村人江龙斌回乡后租用28幢老屋开办。除了精品民宿,“云上平田”还设有四合院餐厅、茶吧、农产品销售区、农耕展览馆等,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余万元。

  在政府支持下,平田村还引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等知名人士规划设计,设计团队、乡村干部、户主不断磨合沟通,潜移默化地唤醒了村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激发了产权人的主体意识,村民从开始的“要我修”转变为“我要修”,文物保护的氛围逐渐形成。

  再进一步,王峻认为,“拯救老屋行动”不仅是在拯救传统建筑,更是在拯救文化自觉、乡村文明;不仅是一次推进文物保护的公益实践,更是一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这就将古村落保护引向文化传承的活化利用方向。

  为此,松阳县正在挖掘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建立“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展演机制,插秧节、收割节等传统民俗活动再现乡间。当地还挖掘历史记忆、探寻名人轶事、修缮宗祠、寻找家规族训,建立系统详尽的文字、图片、音像档案,让积淀深厚的村落文化不再流失,真正留住一方乡愁。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7日 17 版)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