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民 >

“非遗”活态传承中国毛南族“族宝”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 2017-08-29 12:53:53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资料图:头戴花竹帽的毛南族姑娘。 杨志雄 摄

  中新网河池8月26日电 题:“非遗”活态传承 中国毛南族“族宝”焕发新生

  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

  头戴花竹帽,身穿红色民族布裙,十几名中国毛南族姑娘对唱山歌,歌声婉转而悠扬……

  近日举行的德国拜罗伊特青年艺术节上,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青年演员带来《顶卡花》、《幸福花竹帽》、《纳庭》、《祝酒歌》等13个民族歌舞节目,向德国观众展示古朴神秘的毛南族文化风情。

资料图:毛南族肥套。 覃永耀 摄

  毛南族是中国22个人口在10万及以下的少数民族之一。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环江县是毛南族世居发祥地,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中国10万毛南族人口有6万居住在环江。

  环江县官方介绍,毛南族“顶卡花”象征幸福吉祥,汉语译为花竹帽,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是毛南族特有的传统手工编织工艺品。由它衍生的花竹帽文化(如花竹帽编织手工技艺、花竹帽歌、舞),是毛南族的文化精髓。

  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毛南族傩文化诞生于毛南族“还愿”仪式,在环江当地称之为“肥套”,主要以傩舞、傩歌、傩乐、傩戏、傩面及乐器和服饰等表现,具有神秘性、民族性、原生态与唯一性,亦是毛南族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资料图:毛南族傩舞。 陈金文 摄

  作为毛南族的“族宝”,肥套和花竹帽曾一度濒临灭绝和“失传”。

  中共环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杨哲介绍称,为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环江县全面挖掘、整理毛南族肥套歌、舞、戏、乐等系列节目,将肥套和花竹帽工艺本体研究成果编撰成册印制出书,并建立资料数据库,推行“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

  杨哲介绍,环江县已建立毛南族肥套传习馆、毛南族花竹帽传习馆和工艺陈列馆。当地积极鼓励引导传承人向社会开班收徒,集中传授艺术和技艺。此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分龙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助推毛南族优秀文化遗产走向国际。

  今年50岁的毛南族妇女谭素娟的生活与花竹帽息息相关,她是编织花竹帽的第五代传人,其应邀参加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屡获大奖。如今,花竹帽已走出国门,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引起广泛关注。

  年近六旬的谭三刚作为“肥套”非遗传承人,已多次受邀到日本及中国北京等城市参加演出。谭三刚家是祖传的师公世家,他19岁便跟父辈学唱“肥套”歌、跳傩舞。他说,当前,“肥套”盛行于毛南山乡,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这项工作,并培养后人传袭技艺。

  目前,毛南族“肥套”和花竹帽编织技艺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共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表示,当地将做好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依托“世遗环江·神秘毛南”主题,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让古老而神秘的毛南族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