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隐性血栓”的危害性
发布时间: 2017-07-11 10:28:10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张丰
中国网健康讯 科学家预测人类的自然寿命是120—15 0岁。阻碍当代人类通向最高寿限的主要障碍是健康问题,即疾病是主要致死原因。当代心脑血栓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长寿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对美、西欧20多个国家65岁以上老人的死因调查结果表明,死于心脑血栓疾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其次是肿瘤约占15%,其他疾病约占12%,真正属于“老死”的微乎其微。而心脑血栓病(中风、心梗)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清除“隐性血栓”。
一、什么是“隐性血栓”?
血栓,这个听起来专业性挺强的名字,似乎与普通人的生活无关。但如果说到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就没有人会说不知道了。血栓是指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形成有特殊结构的血块。在心脏血管中形成血栓,将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在脑血管中形成血栓,将导致脑梗塞(中风)的发生。心脑血栓病(心梗、中风)通常都是突然发生的,使其发病的直接病因,是血栓形成。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心脑血栓病发病前,血栓的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极其复杂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物化演变过程。据研究发现,血栓形成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血液处于高凝聚状态——称之“隐性血栓” 状态。
二、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血栓是血液里的一些成分发生聚集,形成团块,影响了血液的流动,形成血栓的主要因素有三:
血液成分的改变 任何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增加、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溶解酶数量减少等原因均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常见导致血液成分改变的因子有:年龄的增高、血液循环中出现凝血酶、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先天性的凝血因子增高或结构异常,如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引起的血栓;人工心脏、人工瓣膜、人工血管、体外循环时凝血因子被激活,导致血栓形成;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如组织损伤、感染、过敏毒素、肿瘤细胞、免疫复合物、内毒素血症、炎症,都可促使组织因子释入血液循环,血管中残存或积集的过剩蛋白质、脂肪和代谢产物以及残留药物等物质称为血液垃圾,(血垢)导致血栓形成。
血流流动速度的改变 血流速度变慢、淤滞和血凝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心力衰竭、静脉受压、长期卧床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而狭窄、受压而弯曲、血管分叉、瓣膜等原因导致血流紊乱造成涡流时,血细胞在涡流内滞留时间长,促进血栓形成。血液及血浆黏稠度增高:当血液温度从37℃下降至22℃时,其黏度增高60%-70%,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球蛋白增高、血脂增高,均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流速变慢,血栓的形成增加。
血管内皮受损的改变 高血压、高血糖、放射线、一氧化碳中毒、血乳酸增高、儿茶酚胺增高、病毒、细菌、内毒素、凝血酶、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及免疫复合物、补体激活的产物、白介素等都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这是引起血栓的重要原因。因血管受损后血管内皮细胞下组织可暴露,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三、“隐性血栓”危害多
隐性血栓是血液中的“不速之客”,发病率高,因其在人体不同的部位出现而表现不一。资料统计,我国每年以血栓栓塞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和心肌梗塞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300万,占总死亡人数55%以上。它可使血液这个“河道”断流,并引起远端相应脏器的严重缺血,它可以影响心脑、上肢、下肢、内脏血管和颈动脉,造成一系列致残性的后果,甚至致死。临床观察发现,许多中风和心梗患者在发病前其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CT等均正常。正因为如此,“隐性血栓”状态的存在、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以引爆。其所致疾病如下:
1、血栓诱发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多是由于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血管,致使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抢救不及时直接导致死亡。
2、血栓诱发中风
脑梗死包括血栓和脑栓塞两种不同机制引起的血管阻塞,也即常说的中风。“脑血栓”指病理状态下脑血管的某个部位自发形成血栓,造成脑部血管堵塞、血液流通不畅。“脑梗”指的是脑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引起血管堵塞。二者都会造成血液流通障碍,大脑缺血缺氧,脑细胞坏死或者出现脑血管破裂出血的情况,导致产生头昏、头痛、瘫痪以及昏迷、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病症。
3、血栓诱发肾衰竭
血栓可以在任何血管内生长。同时,血栓也能够脱落随血液流动。当血栓堵塞肾血管时,就会造成肾脏的供血和营养不足,同时肾小管的吸收过滤功能也受到了抑制,肾脏排毒的功能减弱,肾细胞开始坏死,最终导致尿毒症、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4、血栓诱发白内障、青光眼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它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蛋白变性。血栓也能引起白内障,这是因为眼底动脉血管细小,当血液黏稠、流动缓慢就很容易导致形成血栓,而且一旦眼部血管被栓子堵塞,就会造成眼部的供血供氧不足,眼部细胞老化、局部营养不良,引起晶状体细胞变性、萎缩,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有的患者因此而致盲。同时,白内障的持续恶化,又会进一步造成青光眼,最终也会导致失明。
5、血栓诱发骨质疏松
血栓除了会造成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心、脑、肾、眼等器官组织出现致命危害,还会对骨骼的生长和代谢产生重要影响。骨骼表面附着一层骨膜,上面布满微小血管。当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久治不愈,血管内就容易形成血栓,致使血流营养供给出现中断,骨骼所需的大量营养也就无法供应,如钙、成骨蛋白、骨基质蛋白等严重不足,逐渐导致骨质疏松。
6、下肢血栓
血栓分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两类。而下肢血栓又分为下肢静脉血栓和下肢动脉血栓两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DVT)。下肢DVT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髂静脉、股静脉,以突然发生的下肢肿胀最为多见。单侧肢体一旦出现肿胀或下肢小腿后方出现疼痛症状,应考虑为下肢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此外还有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静脉)炎,可因劳累、受寒(冷水刺激)、血脉阻滞,阻塞不通而形成,疾病发展可致老烂腿,骨头坏死,以至截肢。
四、临床治疗隐性血栓和血栓的方法有哪些?
溶栓疗法:注射蚓激酶、尿激酶、链激酶、激酶激活剂类如阿替普酶。适用于心梗、脑血栓发病6小时之内,用此方法成功溶栓的有效率达89%。超过6小时效果较差。
支架疗法:将支架放入冠状动脉血管,达到扩张,防止栓塞的目的。
搭桥疗法: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达到远端,达到供应心肌营养的目的,利用的是自身的血管。
预防保健:目前对于隐性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科研科技已有很大突破。纳豆激酶,直接将血管附壁血栓包括微细血管中的小血栓都溶解,使血液恢复健康和正常,促进微循环通畅,具有非常好的溶血栓效果。具有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等特点。(张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