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健康养生

伏天应抓住“冬病夏治”好时机

发布时间: 2017-06-21 11:57:10   |  来源: 北京晨报   |  责任编辑: 王子枫

 

  三伏将至,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天气最热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数伏是夏天最难熬的日子,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普通人看来三伏难熬,但在中医专家看来,三伏天这段日子却是“金贵”异常,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从中医的角度讲,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的日子,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日子,这个时候采取一些养阳驱寒的方式预防一些慢性疾病效果非常显著。那么三伏天中医是如何利用“天人合一”的理论防病以及治未病的呢?今天我们采访了东城中医医院副院长黄飞剑,通过他的讲述,让我们更加了解神秘的中医,了解三伏天是怎么防已病,治未病的。

  Q:普通人看来伏天是最难熬的,为什么中医看来却是最好的防已病、治未病的日子呢?

  A:其实这里讲的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有冬为阴,夏为阳之说,“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二所谓的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三伏期间,这个时候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人体阳气浮越,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此时以辛温祛寒、调理气血的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辅以中医外治法开穴通经,可起到疏通经络,鼓舞阳气,调理气血,调节人体的肺、脾、肾功能的目的,从而达到驱邪外出、增强脏腑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降低发病频率的作用。是中医理论中“已病求治,未病先防”的具体体现,为预防秋冬季节的疾病频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Q:中药穴位贴敷是指近几年很火的“三伏贴”吗?

  A:你说得很对,冬病夏治的中药穴位贴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贴”,今年三伏,我们医院也开展了“三伏贴”的贴敷工作,肺病、骨伤、皮肤几个病种都有相应的特色贴敷。比如说颈肩腰椎的一些慢性疾病,我院就有一些特色。主要就是“引阳入督”,因为督脉是阳气汇聚之海,骨关节病大多是由于经络阳气空虚的时候,风寒湿邪入侵肌里所导致的,所以阳气不充足,是导致骨关节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例如手脚凉、关节痛、肩背部不适,腰腿酸沉无力,后背总觉得有风,再热的天气也不敢裸露肌肤等问题。此时要以“通督”为主,通过“引阳入督”在阳气最旺盛的夏季治疗骨病,顺势引导阳气入体,将寒气逼出体外。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的阳气,有效的预防冬季一些骨病的发作。

  另外我这里想说的是,“冬病夏治”,其实不仅仅局限在穴位贴敷上,还有一些中药的罐疗、足浴、温灸都有相应的效果。而且今年有四个伏,可以更有效地加强“冬病夏治”的效果。

  Q:通常夏季只有三伏,您上面提到今年有四个伏,对咱们的治疗有什么好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