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独家播报

石仲仁院长在“创建人文医院,履行神圣职责”
主题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时间: 2017-03-15 14:24:32   |  来源: 中国网健康   |  责任编辑: 袁伟轩

 

  

  中国网健康讯 “人文”这个词听起来并不陌生,它是目前我国最为流行的文化术语之一,从古至今对于“人文”二字的解释就有很多,有解释说:“人文就是人类纹饰自己的方式”;或解释:“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思”;或解释:“所谓人文,不是在启蒙和文艺复兴的意义上讲人性和人道,而是指文化价值以人伦为核心”;或解释:“人文即关于人的质,人的变化、发展,且着重于精神面、文化面”。“人文”作为我国本土之词,首见于《周易 贲卦 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是可知,我国古代“人文”的基本意义是指“人之文”、“人之道”。总体来说“人文”的出发点都是“人”,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医院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不仅需要高技术的医疗水平,还需要高端的人文关怀和服务。人文医疗服务是通过技术施行医疗诊断、治疗的技术性行为,除技术外,医院在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需求后以尊重人性为出发点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性行为。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是人类的一种意志、情感、精神,作为人类的精神生活而存在的。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表现,是在医疗活动中对人生命的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情感的关切、人的心灵的安慰和人的发展的考量。医学除具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以外,还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即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要求医学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因而医学需要回归传统道德文化。医学文化的回归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方面,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历史的呼唤,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个大型的医疗机构必不可缺的就是管理,人文管理实质也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它区别与军事化管理的强制性,更着重于激励人的自觉性。不同的人有不同需求,能够把这些不同的需求进行有序和谐地整合,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构建医院的核心竞争优势,以促进医院和医者的全面发展,这是人文管理的核心目的。它肯定了人的主体性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动力,追求的是组织行为与人的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在管理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文管理的出现无疑是有着重大意义的。能够使人作为个体人的时候能到社会和他人的足够尊重。随着人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个体人对精神生活和谐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文管理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实在应该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

  2017年,河北省儿童医院《工作要点》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中明确:围绕三甲标准抓规范、围绕质量安全抓内涵、围绕人才队伍抓发展,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者,建立人文医学,履行神圣职责。如何来实现人文医疗和人文管理?其实在近几年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中,在我们的文化积淀中已经给出了答案。要做到人文医疗、人文管理,我们的每一名员工就要“以病人为本,以德行医,以医行善”,“明德、致和、勤勉、求精”,按照“精品医院建设标准及要求”,来践行“儿医工作者誓言”,要做服务型、经营型的“两型院长”,要做学者型、师长型、管理型的“三型科主任”,作为医护人员要达到医院提出的“儿科医生15个要求和儿科护士15个要求”,要在诊疗中落实“24个相符”,在服务中体现我们慈母般的情怀和爱心、耐心、细心、诚心、责任心,在工作中遵守医德医风“十要十不要规定”,妥善处理好“十大关系”,按照“精品医院人才标准”不断提升能力和素养,努力达到“严格的管理、有序的工作、高质的效能、人文的和谐”和“质量无差错、安全无事故、服务无投诉”,逐步实现“我心目中的儿童医院”这个梦想,让同生在一个时代的孩子享受到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