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工作
发布时间: 2017-03-13 11:40:38 | 来源: 中国网——健康中国 | 责任编辑: 李晓宪
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和深化“供给侧”改革
辽宁省海城市政府督办室副主任、鞍山市特色高中、腾鏊高中校长 马骏
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工作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一向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工作。
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在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在会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0年)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时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在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调研时,习近平对同学们表示,学生时代是美好的,同学们在这里积蓄奋发力量,每一寸光阴都很宝贵。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习近平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要求职业教育加速改革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最早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2013年11月正式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新时期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国家利益迈向全球的强国梦展现,也是中国教育破茧腾飞迈向国际化的新机遇。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教育,是沟通世界的桥梁,是世界秩序的建设者,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新生智库和智力服务的主力军。“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教育发挥特殊作用,尤其是在人文沟通、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方面,都应该为世界新秩序建设做出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给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合作交流,是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主要方式。推动教育国际化转型,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迫切需要。国家教育部倡议沿线各国加强战略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探索教育合作交流的机制与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追求教育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生活新篇章。
“一带一路”战略向全球展示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为我国教育主动面向世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中国已经充当了亚洲和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国际化时代。推进教育国际化,要求教育既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人才需要的总要求,切实保证服务地方战略支点任务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各地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色,又要走出国门,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承担起为沿线各国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
为此,2016年7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提出要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并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撑。根据《教育行动》,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为建议框架,同沿线各国开展3方面合作: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共建丝路合作机制。一年来,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务实合作,开启了中国教育转型的新时代。
辽宁省是国家敲定的“一带一路”国内核心区域18个省份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实施,给我省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交流服务和智力支持,值得我们深思。我省教育要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尤其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其服务方向必须由主要服务于内向型经济增长,转向主要服务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亟待我省中职教育实行创新发展。
深化“供给侧”改革需要中职教育创新发展
2015年底,中央首次提出经济领域要实行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教育,在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在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培养合格公民,给国家提供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其中,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承担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任务。因此,实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自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等,都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学生可以享受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在教育效率方面,由于专业设置管理改革的滞后,专业设置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教育效率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职业教育领域内,由于各专业对应的就业前景不同,就会产生个人受教育的要求同社会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假如,一些“农林”类专业招生困难,而“信息类”“加工制造”类的专业招生相对较好。因此,提高教育效率的本质,是教育结构要适应阶层和经济的结构。所以,当前职业教育的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事实上是社会成产分配矛盾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问题体现得越来越为明显。
近年来,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并还将逐年下降。而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技师、技术工人等高素质技能性劳动者,却又非常短缺,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突出因素。多年来,我国教育界、用人单位及青年人都曾经片面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然而,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随着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进步,学历在就业市场的优势越来越低,用人单位更注重于学生实在的能力,比较务实地去选拔适合需要的人才。社会正在由片面追求学历向能力社会转变。
在全面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必须积极应对,必须加快实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立足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从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出发,针对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专业设置滞后等主要问题,在变革管理体制、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确定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对策,主动调整自身发展与经济领域改革中不适应的因素,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向“供给侧”推动转变。通过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以期实现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供给,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虽然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寄希望于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目前,我国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0%。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职业教育发展在国家推动下已经驶入快车道。但是,现实仍令人忧虑,职业教育逊于普通教育的社会观念,还没有彻底扭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确保普高招生,控制、减少中职招生规模。同时,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读普高,将来能升普通高校。所有这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加速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中职教育的创新发展进程。
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于重视发展中职教育
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当今世界,以人的素质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而使职业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二者在经济建设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普、职教育所肩负的责任范畴和历史使命不同。有关专家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四种:即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有所不同;其在经济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自然不同。因而,同一类型的教育,往往难以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求的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通过分型教育,即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来分工负责和分别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
权威人士认为,学术型人才,其主要任务和作用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要求其素质和能力要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素质、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工程型人才,其任务和作用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要求其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以及开发设计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如工厂技术员、施工工程师、车间主任、工段长、护理士、地空勤人员等等;技能型人才,则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如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等。由此,目前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主要肩负着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重任;而中职和高职教育,则主要肩负着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这一点上,国内外普、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在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基本相同的。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派到我国安装、调试、维修实验设备和机器的人员,基本上都是高中毕业后再经过两年技术培训,相当于我国目前的高职生。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技术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市场信息、用户反映,不断吸取相关技术和先进技术,日益改进和完善其操作技能,探索和建议产品的更佳设计等。孤立地看,它们往往是一些小改进,但积累起来,也会是很大的改革,会使产品多档次、多样化、个性化,从而增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能力。反之,如果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应对新技术日益发展的挑战,那么企业的产品必然会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从而企业也就缺乏生命力。德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中,非常重视这类人才,要求他们成为企业中能适应新技术发展和高效工作的职工。德国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就是依赖职业教育。德国一贯重视职业教育,适龄青年也养成了接受职业教育的习惯,中小企业是学生接受职业培训的主要基地,因而中小企业也自然地成为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场所。由于德国的中小企业非常发达,其总数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其纳税额占全国总税额的45.8%,因而中小企业大大缓解了德国的失业压力。德国的高职教育适用性强,学生的就业前景好,“向高等专科学校进军”,已成为德国高中生的常用语。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行“人才战略”。许多地区、许多高技术企业,都在不惜重金引进高层次科技人员,有些高技术企业还建立了相关的行业研究机构。所有这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们对人才战略的理解,却忽略了高技术产业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专家,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工厂、一个企业,还需要相当数量的技术操作人员,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实验室技术成果,要进入工厂成为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中间还要遇到一些生产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高层次的专家往往不太熟悉,他们也常常不屑一顾,而事实上,又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一般技术人员去解决。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职高发展困局源于传统管理体制和社会认识误区
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离不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建设者和专门人才。而保持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教育是根本保证。其中,职业教育为大多数群体提供了接受教育保障乃至就业保障,为国力增强、国家强大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基于这样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央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全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腾鳌高中校长马骏分析认为,近年来,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之所以发展低迷,普遍陷入招生困难的发展困局,原因就在于现行的职教传统管理体制不顺和社会认识误区所造成的。而后者的产生,则是由前者所存在的弊端所直接导致的:因为职高工作没有搞好,所以社会才会产生认识误区。
职业高中的性质,是高中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对职高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对于与本专业有关的文化课,要具有相当于普高的水平;职高学生毕业后所可以参加的职业高考,其所考核的文化课内容,即“语、数、外+专业课”,也是高中的文化课知识。由于农村职业高中师生多数是由初中分流和改建而成,师资力量先天不足,限于其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其很难真正赋予学生以良好的高中文化课教育,在文化课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短板”,难以满足学生毕业参加高考的需要。因此,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包括职高学生参加高考可以享受“降分录取”等一系列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上述因素限制,职高学生在现实中很难切实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实惠;这些优惠政策所应起到的引领、导向、激励和示范作用,在现实中并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和体现。也正因为如此,导致目前社会对职高普遍有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读职高没有读普高好,读职高没有发展前途,什么也学不到;只有读普高才叫读书,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有发展前途,就是考不上大学,也比读职高强,从而导致农村职教发展走入招生困难的困境。
产业立国,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现在,国家正在强力提倡发展职业高中和职业型的大学。将来,我国会有更多的专业技能型高中和大学。国家“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是一目了然:“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因此,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初中毕业生智商高低不同的现状,来慎重选择子女究竟是应该选读普高还是选读职高,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同时,从普通高考升学率来看,决定子女是适合读普高,还是适合读职高,也应该慎重抉择。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但一本和二本的升学率,一般还是控制在15%-2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将有80%-85%的普通高中学生,无法走进大学的校门。大多数学生还是要通过走“春招”,来完成升专科,失去了升本科的机会。从以上数据看,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实力和能力考取普通大学,而又一味地去挤这座高考独木桥,那无疑就是一个悲剧。因此,在中考结束后,家长和学生都必须要学会理智地审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科学规划和正确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只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选择,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成绩较优异的考生,可以选择普高进行继续深造;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考虑到职高学习,因为选择读职高可能会更现实一些,对自己更有益一些。
此外,在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找工作这一点上,职高的学生甚至比普高的学生还要吃香。因为职高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比普高的学生更有优势。如果是竞争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职位的话,相比较而言,用人单位可能会更倾向于愿意选择专业技能更强的职高毕业生。
职高发展破局出路在于“普职并轨”发展大职教
2016年9月,海城市腾鳌镇调整镇区教育发展布局,整合地区教学资源,决定把腾鳌职业高中从镇初中剥离出来,并入到腾鳌高中管理。当时,对于这一决策,并不被外界所普遍看好。社会各界对此普遍均持反对意见,心存疑虑,有所担心:职高的学生不好管,纪律不好,并入到普高后,是否会影响普高正常的管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是否会干扰和影响普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当腾鳌职业高中并入到腾鳌高中时,腾鳌高中校长马骏力排众议,在欣然接受的同时,基于上述认识,做出了一项大胆的改革决定:探索实施“普职教育相互渗透”的职教发展新模式。马骏认为,职业高中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因为不思考。职业高中目前之所以招生困难,原因主要在于职高的高中文化课教育“短板”的存在。因此,把普高教育向职高教育渗透,是当务之急。所谓“普职教育相互渗透”,即把普通高中的文化课教学优势,嫁接和渗透到职业高中教学当中,让职高学生分享普高优质的文化课教育,实行教育资源共享,以补齐职高高中文化课教育短板,使职业高中办学实现“专业课不误,文化课高质”的发展目标。
为了充实壮大职高的师资力量,马骏亲自兼任了腾鳌职业高中校长,为职高调整配备了精干的领导班子,并支持和鼓励腾鳌高中的文化课教师到职高兼课。学校颁布新规,增加到职高兼课教师待遇,以更好激励普高教师到职高任课。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高的优秀教师都纷纷主动请缨,承担起了职高学生的文化课教学。此项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普高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为职高学生补给知识养分和学习动力,这种“普职教育相互渗透”的立体化办学模式,优势十分突出,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职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腾鳌职业高中的学生们,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前途,普遍都树立和充满了信心。今年即将毕业参加高考的职高应届毕业生张潇蓉,在前不久接受鞍山电视台、鞍山日报等鞍、海两市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的联合采访时,表达了职高学生们的心声:“今年,我也要毕业参加高考了。对于我们来说,有优质的高中文化课教育,有国家降分录取优惠政策的助力,我们考大学的把握性会更大一些,心里底气更足!”
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运行,腾鳌高中“普职教育相互渗透”农村职教发展新模式探索,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顺利实现了当初所设定的职高办学“专业课不误,文化课高质”的发展目标。这种新的普职教育综合发展模式,成功地破解了农村职业高中目前所普遍面临的发展困局。近几个月来,周边乡镇的很多初中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地来到腾鳌高中参观和咨询,并表达了在毕业后想到腾鳌职业高中就读的学习愿望。
总结普职综合办学发展经验,马骏认为,职业高中的学生,也都有理想和上进心,关键是我们要思考,要分析症结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前途,看到希望,树立信心。采取“普职教育相互渗透”这种职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补齐职高文化课教育短板,为职高学生毕业参加高考扫清文化课考试障碍。此项改革的实施,给了职高学生发展的机会和前途,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今后学习和人生发展的希望。因此,极大地调动了职高学生们的读书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学习动力,焕发了上进活力。
将普通高中的文化课教育向职业高中渗透,让职高的学生们可以学到更扎实的高中文化课知识,夯实文化课根基,为他们将来毕业参加高考扫清文化课考试障碍,这只是腾鳌高中实施的“普职教育相互渗透”改革构想的第一步。下一步,学校还将进一步探索“普职教育并轨”发展,实行普职教育综合办学,发展农村大职教。
马骏认为,农村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教育工作,目前普遍发展的都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普通高中的学生,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其学苗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与重点高中学生相比,确实存在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果单纯走普通高考应试教育发展之路,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立足现实条件,很多普通高中学生,更适合走职业教育和职业高考之路。在当今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更需要的是大批能文能武、既懂技术又会技能的专业适用型人才。而这一点,是我国目前的普通高中应试教育,所根本无法承担和做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有机整合普高和职高教育资源,把普高和职高教育实行并轨发展,以真正实现普、职教育资源双向共享,全力发展农村大职教:使职高学生,可以分享普高优质的文化课教育;使普高的学生,可以分享职高的专业和技术课教育。
马骏说,现在,腾鳌职业高中还只有计算机专业和艺术专业。学校诚恳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发展大背景下,能够在政策上给予职业高中专业设置的支持,例如幼师、机械制造、播音主持等专业,以增加和扩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余地,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职业高中学习。使考上普高的学生,可以选学到职高的职业技术专业课,在高中阶段即可以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也都可以到我们职业高中来,在这里享受到免费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重新获得考大学的机会,从而使他们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实现用自己的“青春+专业课=蓝领人才”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望早日走出农村职教发展的低谷,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普通高中的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经济发展建设所急需的高级蓝领人才。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有了更多通往成功的求学之路。
腾鳌高中普职教育综合办学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对各地农村职业高中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已经引起了海城市教育局、鞍山市教育局和辽宁省教育厅的高度关注。今年,海城市教育局决定把腾鳌高中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要求各乡镇职业高中都就近并入普通高中,实行普职教育综合办学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实现职业教育提档升级,以补齐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短板,为全面振兴钢都和推进海城市经济市场化改革,更好提供实用型和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撑。
职教工作创新发展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其一,强化全局意识。在国家宏观层面,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都属于供给侧,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涉及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的整体提升、产业的调整优化升级、区域新增长点培育等,这些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需要职业教育的主动调整与适应。
其二,强化创新意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创新来促发“新动力”,需要通过改善机制来激发活力。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大政策的出台,国家的职教发展政策趋向非常明显,但是“供给侧”改革更需要政府和职教主管部门以及职业院校“自下而上”的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指引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利用多方资源,探索多种模式,形成更加灵活、科学的内部机制,才能激发出更大活力。
其三,强化供给意识。供给创造需求,职业教育不但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要适度超前,为未来的产业需求提供人才供给。因此,在专业设置中,不仅要紧跟产业调整步伐,而且要考虑3—5年后的产业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要改善供给,加强内涵建设,探索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和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确保人才的有效供给,不但要提供合格技能人才,而且要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其四,强化个性意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职业教育更加精细地细分市场,针对区域与企业发展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职业院校不仅要在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各类培训、终身教育等方面细分,而且要在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国际办学等方面细分。要通过改革,改变过去被动适应的局面,主动化解风险,淘汰落后专业和模式,根据社会市场需求,适新应变,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培育新的发展增长点。
其五,强化环境意识。职业院校要不断改善和优化自身发展环境,推动政府加强“制度供给”,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给予院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以开放的心态开门办学,主动搭建各类校企合作平台,平衡各利益相关方,在合作中实现多赢。
(后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供给侧’改革”……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最早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2013年11月正式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新时期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国家利益迈向全球的强国梦展现,也是中国教育破茧腾飞迈向国际化的新机遇。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习近平参加辽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取得新发展”。
2015年底,中央首次提出经济领域要实行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工作。实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海城腾鳌高中校长马骏,现任海城市政府督办室副主任,曾荣获海城市、鞍山市拔尖人才,海城市、鞍山市模范校长等称号;他主动要求辞去领导职务,全身心投入到腾鳌高中发展之中。
他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的情怀和赤子之心,在中学校长的岗位上辛勤耕耘31年载。他结合教育工作实践,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深化“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论述,他和海城腾鳌高中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上,回答了中职教育和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 中职教育和农村普通高中如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之中?教育如何深化“供给侧”改革?中职教育和农村普通高中发展方向是什么?在教育行业中,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职教育和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创新?
他有以下几方面深度思考: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要求职业教育加速改革;深化“供给侧”改革需要中职教育创新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于重视发展中职教育;职高发展困局源于传统管理体制和社会认识误区;职高发展破局及出路在于“普职并轨”发展大职教:职教工作创新发展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几个问题。他探索出创新中职教育和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路子。此经验对海城市、鞍山市、辽宁省乃至全国的、中职教育和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具有普遍的、操作性很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