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独家播报

“空气质量指数与大众健康防护”圆桌会议
专访环境专家侯雪松教授

发布时间: 2016-12-27 20:01:29   |  来源: 中国网-健康中国   |  责任编辑: 郭江

 

  中国网健康讯 近日,连续6天的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刚刚结束。预警期间,“空气质量指数与大众健康防护”圆桌会议作为空气环境与大众健康防护系列活动首发活动,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顺利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以及杭州联络互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会议举行当天正值全国40城市发布相应级别的重度污染天气预警,全国多个城市正在遭受重度雾霾的侵扰,此次会议初衷也正是通过促进空气环境与健康知识普及传播,简单的降低暴露行为防范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以及推动健康空气环境建设的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围绕空气环境与健康这一议题,与会嘉宾,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发表各自看法。

  会议其间,针对雾霾成因与个人健康防护等诸多问题,中国网健康中国对本次会议的主持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副秘书长侯雪松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国网健康中国专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副秘书长侯雪松教授

  针对环境污染与雾霾的成因,侯教授介绍说,现在的雾霾是在过去工业发展当中长期积累的效应。质量环境一旦被污染后,修复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所以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我们的政府已经发布了大气防治污染的规划,采取了综合的治理模式,不论是在污染物的削减,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整个交通微化的改变等,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综合措施,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物的总体的削减。当达到一定的预值之后,自然系统会根据自然净化率得到一个恢复,这种情况下整个环境质量才能可能得到一个改善。

  针对本次京津冀地区雾霾红色预警与交通单双号限行,侯雪松教授这样说道“交通的原因我们叫移动污染源,在几个超大城市来讲应该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原因,很多研究显示有15%到30%的因素,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在发生突发事件,比如说红色预警,污染物达到一定的限度了,那么我们对这种移动污染源进行一种控制,肯定是达到一定程度消减作用的。比如说像这一次局地的雾霾红色预警,对我们会有3、4天的影响,我们就采取了交通限行的手段,等待气象条件变化雾霾逐渐消失。”

  面对已经成为客观事实的污染与雾霾,侯雪松教授提醒广大民众:“按照整个计划,我们的环境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恢复,那么现在对我们作为公众来讲,采取的就是稍微被动一点的手段,比如说在雾霾产生的时期,我们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减少风险的暴露。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防护的措施,包括用净化器,戴口罩等等各种形式。”

  对于市场上普遍热销的防雾霾口罩,侯雪松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口罩来讲,因为我们通常认为空气的污染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戴口罩肯定是主要的防护一个手段。不同的口罩会有不同防护程度,密封越强的肯定越好,但还要考虑一个体验性,戴上之后密封很严实,但呼吸很困难,大家也就不愿意用,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佩戴就不可能了。所以,选择口罩既要考虑能有效阻挡污染物,还要考虑到自然呼吸的体验,最好是两者结合的比较完美的口罩,公众就肯定愿意用。所以,最好的产品应该是两者结合的。我相信我们很多创新的企业会创造这些东西。”

  会议最后,侯雪松教授以“改变行为”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改变自己的行为,既有利于健康,更有利于环境的健康”。迎战雾霾,改变自身行为的第一步就是提高防霾意识,选择一款专业、科学的户外防霾装备更是必不可少,让这样一款科技产品改变生活、重新定义人们的健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