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摄入酒精10g 乳腺癌风险高4.2%
发布时间: 2016-12-26 10:12:29 | 来源: 广州日报 | 责任编辑: 郭江
饮酒与乳腺癌风险显著相关 专家提醒女性要尽量少喝酒
主讲嘉宾王远东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外科兼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远东教授
主讲嘉宾陈国奋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国奋博士
很多人认为,小酒怡情,只要不酗酒,喝点小酒对身体有益无害。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人人都知道预防骨质疏松,需要补钙和维生素D,但究竟怎么补,并非人人都知道。
21日上午,广州日报“名医大讲堂”走进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了主题为“中老年人如何走好健康路”的专题讲座。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外科兼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远东教授,骨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国奋博士分别作了专题讲座。王远东提醒,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患癌风险,尤其是女性,能不喝酒就别喝酒,因为喝酒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陈国奋则列出了骨质疏松防治的九大误区。
饮食与癌症
每天摄入50g加工肉 结直肠癌风险增18%
在当天的讲座中,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外科兼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远东教授指出,根据2011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40岁以后肿瘤发病率呈直线上升,80岁达到最高峰,肿瘤死亡率在45岁以后明显升高,85岁以后达到最高峰,这也是与其他国家统计的数据趋势是一致的。
加工肉制品是“一类致癌物”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王远东认为,80%的癌症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引起的。长期吸烟、老喝滚烫水、长期食用烟熏食物、蔬果吃得少、多性伴侣、情绪抑郁、爱钻牛角尖……都是众所周知的“惹癌”因素。
在饮食上,王远东认为,过多食用加工肉类、红肉是主要的致癌因素之一。火腿、腌肉、热狗等被加工肉制品被列为“一类致癌物”;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被列为“二类致癌物”。“每天摄入每50g加工肉类,个体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8%。”他说,富含肉类的饮食,可能会增加肾细胞癌的风险,“这可能与烹调产生的特定化合物有关。”
王远东建议,在饮食中最好不要食用加工肉,同时限制红肉的摄入,每周不要超过500克。尽量吃植物来源的食物,每天至少摄入400克非淀粉蔬菜和水果。不要喝含糖饮料。
王远东说,在日常生活中,吸烟跟癌症,尤其是肺癌的正相关因素早已为人所熟知。根据2011年的一项调查,3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因为12种癌症死亡的人数为34.6万人,其中48.5%的个体患癌死亡的原因都可归咎于吸烟。“因此,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
饮酒与乳腺癌风险显著相关
“但对于饮酒与癌症的关系,人们可以存在更多的误区。”王远东说,根据《柳叶刀》在2015年9月发表的一项纳入了12个国家的饮酒者的研究显示,总体来看,饮酒不仅不会增加参与者的健康净获益,实际上还会使酒精相关癌症的风险增加51%。同时,研究也显示,重度饮酒可以增加31%~54%的死亡率。
王远东介绍,与不饮酒者比,长期饮用红酒的癌症风险高38%,喝酒精饮料的癌症风险高69%,喝啤酒人群的癌症风险高20%。
美国国家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的一项关于酗酒与酒精中毒的数据分析显示,饮酒与口腔癌、咽癌、食管癌和喉癌的发生风险相关性最强。此外,饮酒也会显著增加胃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风险。“尤其是重度饮酒,患肝癌风险大。”
王远东说,每日饮酒量≤1杯为轻度饮酒者,每日饮酒量为1~4杯为中度饮酒者,每日饮酒量≥4杯为重度饮酒者。“总体而言,重度饮酒与患癌的相对危险度最高。即每天饮酒超过4杯,患癌风险最高,当然,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研究表明,饮酒与乳腺癌风险显著相关。”王远东特别提醒,10g/天的酒精摄入量,会导致乳腺癌风险增加4.2%。“因此,女性最好远离酒,能不喝就不喝。”
此外,饮酒与胰腺癌风险虽无显著性相关,但是,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饮酒会使其患胰腺癌风险增加超过两倍。
补钙与骨质疏松
55岁以上和绝经后女性
一定要定期检测骨密度
对于中老人而言,除了癌症,威胁他们的健康之路,还有骨质疏松。在当天的名医大讲堂中,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国奋博士指出,每3秒钟就发生一起骨质疏松骨折。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因为骨质疏松而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其中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患者会经历一次骨质疏松骨折。
髋部骨折老人易死于骨折并发症
“骨质疏松骨折,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陈国奋解释,这并非耸人听闻。因为20%的髋部骨折老年人会在1年内死于骨折后引起的并发症,在其余的存活人群中,也有50%不能完全康复。
陈国奋介绍,常见骨折发生部位包括髋部骨折、腕部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而且,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后,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再发骨折风险也会增加,其中,首发椎体骨折后,1年内再发生率超过19%;髋部骨折后,近半数患者会再发骨折,首发髋部骨折后,再发骨折人均达2.3处。而且,二次骨折死亡风险也会升高2倍。
骨密度检查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他分析,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广泛、多部位、持续、难耐的骨痛;二是以腰背部的疼痛为主;三是身体形态的改变,如身高变矮、驼背等。
陈国奋认为,骨密度检查(BMD)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以及了解疾病进展的方法。
以下三类人群应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一是>55岁的女性和绝经后的女性;二是同时有颈、腰椎及四肢关节退行性病变和骨性关节炎的人群;三是患有经规范方案治疗仍然无效的多发骨痛患者。如果骨密度≥-1SD,则属正常;在-1SD~-2.5SD之间,属于骨量减少;≤-2.5SD,属于骨质疏松;如果骨密度≤-2.5SD,并有≥1处非暴力性骨折的,则属于严重骨质疏松。
钙剂与维生素D缺一不可
陈国奋指出,要想维持骨骼健康,钙剂与维生素D缺一不可。他认为,人在年轻时期就应储存更高的骨量。在日常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质,可通过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摄取。每日成人钙摄入量为800mg,老年人与绝经后女性每日摄入钙推荐量为1000mg。而维生素D补充,主要来源是食物吸收和自身经过阳光照射合成。(文/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吴剑鹏、朱钦文、吴佳仪 图/记者邱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