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用药

脊柱内镜治脊柱病 微创且不伤神经

发布时间: 2016-12-19 08:54:49   |  来源: 健康报   |  责任编辑: 郭江

  脊柱内镜治脊柱病 微创且不伤神经

  本报记者 郑颖璠

  34岁的段女士因腰椎和骶椎出现严重椎间盘突出,被家人用担架抬到北京西典门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朱宏伟教授为她进行了脊柱内镜手术。短短一个小时后,段女士痛感消失,又能随意行动了。而手术仅在她的侧腰部位留下了一个8毫米的小切口。脊柱内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朱宏伟教授的美国老师正是脊柱内镜的发明人托尼·杨,我们请朱宏伟仔细说说脊柱内镜治疗脊柱病是怎样微创的。

  “绕道走”不必伤筋动骨

  每个人都能摸到自己的腰椎,似乎脊椎骨就在皮下,因此做手术到达病灶应该不会很难,其实不然。朱宏伟说,在传统手术中要想到达椎间盘的病灶部位,除了要在患者体表切开皮肤、肌肉等软组织,还要选择性地将挡在病变外面的椎骨去掉一部分。术后为了保持脊椎正常的支撑能力,医生只能将上下两节脊椎骨用钢钉固定,即脊椎骨融合。尽管术后腰椎间盘病变引发的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但与融合脊椎骨相邻的其他脊椎关节由于需要代替它们完成各种动作,平均在第一次手术后5年左右,相邻脊椎关节会“亮起红灯”。

  因此,要想微创治疗脊椎病变,首先要考虑的是不破坏骨骼、不安钉子做融合,杨教授想到的方法是绕道走。从人体的侧面看,在每两个相邻脊椎骨之间都有一个留给神经出入脊椎的天然圆形小洞,于是医生决定从这里借道进入脊椎内部进行治疗。尽管看起来从体侧到脊椎的路途比背部直达脊椎远了些,但不伤骨骼一切都值得。

  不全麻可防神经损伤

  脊柱内镜手术中用的是微型摄像机,直径不足7毫米,它能把病灶部位的图像清晰传递到显示器上,也能让医生用配套的设备切除或消融病灶。不过,为了给脊柱内镜创造一条直径8毫米、长20多厘米的通路到达病灶,医生们煞费苦心,采取了一点点撑出通道的方法。朱宏伟说,手术中医生先用一根细针从体表穿到病灶部位,而后用一根比一根粗的管子,套在原有的管子外面,直到管径达到8毫米。这样就不用切割体内的肌肉、筋膜,患者术后才能迅速恢复。

  朱宏伟强调说,这个手术最大的好处,就是术中患者不用全身麻醉。前面说过,脊柱内镜到达病灶时有段路是借了神经的路,而神经一旦损伤很难恢复。因此,在手术中医生除了反复比对影像资料外,还要靠患者的感觉。在局麻状态下,哪怕是轻轻触碰到神经,患者都会有明显感觉。听到患者的提示医生及时调整,就可避免伤到神经。这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脊柱内镜手术还有不少优势,如手术视野清晰,出血少;利用正常和老化椎间盘酸碱度有差异的特点,在病灶局部染色区分需切除和可保留的椎间盘等。

  特别提示:护脊椎,站直坐直别趴着

  要想避免椎间盘老化膨出,最好的方法是让整个椎间盘经常处于受力均匀的状态,简单地说就是尽可能站直坐直,因为哪怕是趴在桌子上睡觉这种常见的放松状态,都会让椎间盘前部的压力达到坐直状态的2倍~3倍。此外,通过“小燕飞”等动作锻炼背部肌肉,可以给脊椎提供额外的支撑,从而保护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