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文化

健康,人类永恒的主题

发布时间: 2016-11-21 17:37:11   |  来源: 中国网-健康讯   |  责任编辑: 李晓宪

  中国网健康讯(卢子永)今天,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是全球健康促进领域的一场盛会。本次大会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口号是“人人享有健康,

  一切为了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13亿多人民期盼,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我国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健康促进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公共场所禁烟到我国各地汽车尾气治理,从食品安全监管到健康影响评价……近年来,我国很多重大公共政策的出台,都体现了健康优先的理念。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08年的6.48%上升为2015年的10.25%。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被列入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目标: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20年的20%和2030年的30%。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49年之前,人均预期寿命是35岁,婴儿死亡率高达20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用极少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医疗问题,极大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差距。2015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8.1‰,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从“东亚病夫”变为“东方巨人”,成为世界健康总人力资本最大的国家,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健康,人类永恒的追求。国内外经验表明,健康促进是一个成本效益很高的促进公众健康之途径。健康促进概念的提出,是人类逐步了解健康、应对健康挑战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

  为了遏制慢性病快速上升势头,国家卫计委发起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饮食和运动为切入点,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自2015年起,中国疾控中心开展了“中国职业人群健步走激励干预项目”,促使参加者完成每日健走1万步的运动目标。2016年,全国3万多人参加了“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活动。

  城市和社区是实现健康的关键场所。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259个城区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区)”。2016年,全国爱卫会出台了《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包括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文化等5个方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之基。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成为亿万人民的深切期盼。共建健康、宜居、美丽家园,为健康中国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新目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5年的3.6亿人增加到2030年的5.3亿人;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规划》提出“全民健身生活化”,吹响了全民健身的号角。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设立了“全民健身日”。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使全民健身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

  让人人享有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迈向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中国必将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