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症”是病,得治
发布时间: 2016-11-15 09:09:23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原标题:“路怒症”是病,得治(七彩絮语)
成都女司机变道被打、北京街头两车刮蹭引发“全武行”、天津两公交司机斗气飙车……近年来,“路怒”现象屡见不鲜。有调查显示,中国超过10%的交通事故因“路怒症”而起。不只中国,“路怒”现象在全球各地都很常见。有媒体报道,俄罗斯有15%的司机存在野蛮驾驶习惯,美国患“路怒症”的司机达5%至7%……“一言不合就飙车”的“路怒症”,已成司机“通病”。
“路怒症”概念最早来自国外心理学,医学界把“路怒症”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从心理方面分析,“路怒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主要由于驾驶人自身情绪控制不当而引起。交通拥堵、不文明驾驶等现实状况,难免会让人心生抱怨,产生“除了自己以外的司机都是白痴”的心理怪象。若不能合理调节个人情绪,在焦虑和烦躁的压力下驾驶,很容易激发怒气,产生“路怒”。车不让人、车不让车,随意变道、随便加塞,恶意挑衅、危险飙车,种种“路怒”行为屡禁不止,危害个人,也危害社会。
心病还须心药医。作为驾驶人要学会进行合理的自我情绪调整,缓解、消除易怒情绪。驾驶规矩千万条,安全永远排第一。驾车时做好心理暗示,心宽路才宽,心畅路自畅;拥堵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广播,情绪好一点,理性多一点。
“路怒症”也是一种社会疾病。发火的是司机,“导火索”却往往是混乱的交通环境。有调查数据显示,48.1%的司机由于“堵车和路况不佳”而动怒,39.8%的司机由于“他人交通违法影响自己”而动怒。交通环境恶劣,部分人对交通规则熟视无睹、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遵守规则的却被“堵塞”,司机们只能以怒相对,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以牙还牙”。长此以往,汽车文明将难以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根治“路怒症”,需要依靠法治的外力倒逼文明习惯的养成。与快速的汽车化进程相比,中国汽车文化的积淀和汽车文明的养成尚不匹配,驾驶人安全文明素质亟待提高。要像治理酒驾那样对“路怒”行为严厉惩戒、毫不纵容,只有在源头上铲除滋生“路怒”的土壤,营造“全民守法”的交通秩序,“路怒症”才会日渐消弭。
当然,治疗“路怒症”还需多措并举。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合理进行道路规划,改善市民出行环境,让驾驶更舒心;强化“车德”教育和文明宣传,让文明出行成为习惯;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和疏导,树立健康的驾驶观念。如此,和谐顺畅的交通环境方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