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资讯

医者仁心 患者至上——记哈医大四院骨科主任赵承斌

发布时间: 2016-11-07 14:15:20   |  来源: 新华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新华网哈尔滨11月3日电(胡琳 金鸥 刘宇)赵承斌,高大魁梧、黑框眼镜背后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一打眼看上去很有艺术家的孤傲与风范。如果不是身穿白服很难想到他是一名医生;如果不是跟他交谈、深入了解,很难发觉他硬汉外形背后待患者的百转柔肠。

  

赵承斌在研究患者病情。

  查房坐轮椅 手术单腿立

  提起哈医大四院骨科主任赵成斌教授,很多骨科患者都印象深刻,初接触时,患者可能会觉得这个医生有点冷,但时间长了却发现这个大胡子百分之百的外冷内热,处处为患者着想,时刻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治疗过的患者对其称赞有加,无论是医术还是医风都被患者深深认可。说起赵承斌的事情,他的患者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几个小时,而让患者们印象尤其深刻的还是2015年年末的一件事。

  2015年12月13日,一个大雪后的周日,天还没太亮,赵承斌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中一位医生急促地说:“主任您快来科里吧!刚刚接到一个急诊病人,曾经是您的患者,四十多岁女性因从楼梯滑落摔伤导致股骨颈骨折,因担心腿治不好会终身残疾,精神状态异常惊恐,大小便失禁,情绪极不稳定,谁的话也不信,一直跟家人说要找您给治,只有您治她才放心,家人带她连夜从伊春赶来。”放下电话,赵承斌冲出家门赶往医院。由于匆忙赶路又天黑路滑,走出单元门不远便重重地滑倒在一个小雪坡处,脚下用力过猛摔得赵承斌半天没起来,瞬间右脚踝处剧痛袭来。凭借多年骨科医生的经验,赵承斌知道自己的右脚踝骨很可能是骨折了,一心挂念患者的赵承斌却硬是忍了下来,咬紧牙关强忍着钻心的疼痛打车赶往医院。赵承斌上车后,出租车司机看到冰天雪地中赵承斌额头黄豆粒大的汗珠顺着脸滑落,以为他是急着到医院看病的,还问他:脚都疼成这样不能走了怎么没个家人陪着呢?当听说他是医生,不顾自己的伤痛要赶去看病人的时候,感叹不已:“医生真是太不容易了,看来我们平时对医生的了解很不够”。到医院后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旁,给患者查体、阅片、诊断、进行紧急骨折处置。一阵紧急处置后,患者伤势暂无大碍,择期手术即可,赵承斌才松了一口气,此时右脚踝一阵剧痛,他才想起自己的脚伤。科室医护人员用轮椅推着他去拍了X光片,显示外踝骨骨折、骨头移位,科里的同事都劝他尽快做手术,否则很可能会导致长期疼痛甚至外伤性骨性关节炎等终生的后遗症。作为骨科医生,赵承斌当然知道自己的病情应该手术治疗。可是此时让赵承斌更加放心不下的不是自己的骨折而是已经排期手术的患者们。骨科的患者很多都是外伤,需要尽快手术治疗,不宜拖延,且接下来一周的手术安排已经完成并告知了患者,患者们都已做好准备接受手术。如果手术延期不仅会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更会耽误患者的病情。如果临时告诉患者更换主刀医生会导致患者情绪的不安及疑虑,不利于手术的开展和患者的治疗。思来想去,赵承斌倔强地决定自己的脚先不手术,他拖着疼痛不已的脚一个人回到办公室,用手尽量将骨折的位置进行复位,然后打上石膏进行固定,吃上止痛药顶着。第二天做着轮椅照常到科室上班,查房、准备手术。这让科室和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很惊讶和敬佩。患者见了坐着轮椅,右脚打着石膏的赵主任来查房,都很不忍心,纷纷劝他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个平日里赵承斌经常关心的老大娘甚至落下泪来,颤抖着声音劝他:孩子呀,你这脚都这样了咋还来看我们呢,赶紧回家歇歇吧!我们都没事,还有其他医生照看呢,你得健健康康的,不然以后我们看病找谁呀?

  刚刚骨折后一个月时间里,右踝骨每天疼痛不止,尤其每天早上起来赵承斌的右脚都是胀痛难耐,动都不敢动,根本无法沾地,脚底稍微一碰到地就会有血管爆裂般的胀痛。即便如此,赵承斌依然强忍着疼痛慢慢活动,让脚逐渐适应触地的感觉。查房、诊查患者时走路不便他就坐轮椅,每天坚持着查房看患者。进手术室的路上不方便坐轮椅,他就驾着双拐走到手术床旁。手术时,由于右脚无法吃力,他便把身子倚在手术台旁,靠左腿“金鸡独立”支撑着整个身体。刚开始时,左腿的力量不够十几分钟就要坐下稍事休息,然后再继续手术。几天之后,左腿很快被如此高强度的使用锻炼出来,逐渐地能够坚持到一台手术结束。骨科手术时间都不会太短,每台手术两三个小时很平常,赵承斌硬是单用左腿站立坚持下来。像赵承斌这样的骨折患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两个月不可负重,可是慕名找他看病的患者总是络绎不绝,他总是今天为了这个患者先不休息了,明天又为了那个患者把自己的伤放一放,就这样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他骨折后没有休息一天,依然坚持每天到科里正常工作,查房、手术、出门诊一样都不少。他骨折后的一个月里,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手术一天也没有停过。第一周就做了8、9台手术,第二周、第三周每天至少一台手术。为了方便看患者和手术,本应打6周的石膏,他只打了三周就冒着骨折移位的风险将石膏拆掉换成支具。患者们看到他都不忍心了,有些患者甚至半开玩笑地拒绝让他查房。到现在,距离赵承斌的脚骨折已经一百多天了,由于他的脚没有得到有效休息,到现在依然活动受限,脚的活动幅度不能太大,走路还是有些疼,上下楼梯时脚的折区大了还是很疼只能单脚倒着上下楼。对此赵承斌无怨无悔,他说:“医生嘛!我不为患者谁为患者,我这脚,小事。”

  

赵承斌为患者做手术。

  默默前行 不断挑战骨医尖端

  赵承斌的主攻医疗方向是脊柱外科,这一领域的疾病主要涉及颈椎和脊柱都是人体的主干线所在,一旦出现治疗失误患者非死即瘫,因此风险极大,对医生的医疗水平要求极高。赵承斌凭着他对骨医学的热爱,对患者的认真负责三十多年来一直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开拓。他建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座也是唯一深低温骨库。率先在国内将同种异体骨应用于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实现三十年颈椎术后患者无死亡。

  采访过程中,赵承斌书籍满布的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纸业泛黄的书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书的纸张颜色已经泛黄,书角已然磨圆,书页的边际业已飞边,显然是一本被无数次翻阅的陈年旧书。“这么旧的书是做什么用的呢?”好奇询问之下才得知,这是一本《人体解剖学》教材,是1978年赵承斌大学时的教科书,由于觉得这本书很经典,赵承斌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时常翻阅,已伴随他近四十个春秋,今天把它请出来是因为明天将有个手术涉及到术中的内容,赵承斌想再研读一下。原来,在近40年的临床医生工作中,赵承斌养成了一系列的习惯:无论多忙,每周六上午都要到病房查看在院的患者;无论多么熟悉的手术,术前他都会抽时间将相关书籍找出来再温习一遍;无论回家多晚,他都会在睡前至少学习两个小时。

  有些人觉得赵承斌太执拗,但赵承斌正是凭着这股子“老黄牛”的执拗劲一步步踏实前行。全年手术500余台,四级以上手术200余例,成为患者依赖,医院器重的学科带头人。身兼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颈腰椎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副组长;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近二十项学术兼职。

  每天面对着很多的病人,只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更多;温暖的笑容,细微的照料,只希望他们能够忘掉病痛;认真地工作,不断地学习,只希望不断充实自己为患者解决更多问题。这就是哈医大四院骨科主任赵承斌教。提到从医三十多年的感受,赵承斌思忖半刻由衷地感叹道“当医生我无怨无悔,但做医生真的很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