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文化

学者眼中的鲁迅

发布时间: 2016-11-04 16:12:01   |  来源: 中国网--健康中国   |  责任编辑: 李晓宪

  中国网健康讯(李晓宪)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写照。今年是

鲁迅逝世80周年。我们来看看学者对鲁迅的评价。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教授张江:今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80年间,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鲁迅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却始终如一条涓涓细流,从未间断。尤其在文学方面,不但鲁迅当年的创作始终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寄寓的文学传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鲁迅,肇始于鲁迅。

  中国人大文学院院长、教授孙郁:阅读鲁迅文本,我们便进入湍急的精神激流,被一遍遍洗刷着。他引领着我们造访远古的遗存,也攀援着精神的圣地。他的文风透着热气,也散出古老文明的气息。他有一种颠覆性的智慧,却又在暖意中流淌着人间爱意。在其留下的翻译文字、创作文字和整理国故的文字里,指示着未来文化的方向,“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弗失固有之血脉”,一直启示着一代又一代人。

  鲁迅逝世80年了,纪念他的时候,我总想起他晚年几篇动人的文章。他说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自己有关。那时候,鲁迅已经卧床不起,但内心不忘的是苦难中的百姓。他诅咒黑暗里的遗存,且不断寻找新的精神之源。与保守主义战,与各种政客战,与自己内心旧的精神遗传战。他在战斗中,又有无量的爱意辐射于世间,我们由此看出他内心最为动人的一隅。

  希望自己文字速朽的鲁迅,一直清醒于自己写作的有限性。他在克服这种有限性的跋涉里,因了穿透的智性,而逼近精神的无限的可能性。这与康德、卡夫卡对人的主体的内觉的凝视显示了惊人的一致性,且有了东方式的逻辑。我们古老的文明,因了鲁迅那一代人的努力而拥有了现代性的闪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不再是空想。

  鲁迅的著述是百科全书的遗产,写着我们民族的过去与现在,中华文化的根脉在这里得以延伸。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袁盛勇:鲁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局时代。作为一个浸染着传统也沐浴了西风的读书人,鲁迅在晚清民初应该说是经历了一个文化感受上的嬗变期,既有感伤、悲愤,也有亢奋和激进,而到了“五四”新文化前夕,他更是甘于沉埋于古碑和拓片之间。其间的寂寞和无聊,在我看来,乃是与一种文化上的悲凉感联系在一起。此种体验其实在鲁迅早年《文化偏至论》等文言论文中,已有突出表现。鲁迅的文化启蒙,其实就是从这个悲凉的文化感开始的,他在当时中国文化的九曲低洄中感受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苦

  当然,鲁迅是人不是神。鲁迅在文学和思想实践中前行的路,也是一条在犹豫彷徨中挣扎前行的路。他的挣扎与批判,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境遇中的文化自觉,在这自觉中,现代中国文化的某些现代性缺陷才会得以显现,也才会获得拯治。在这个意义上,坦然而真切地面对鲁迅及其他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先驱,回到一个复杂而完整的鲁迅那里去,在我看来,乃是对于鲁迅精神的自觉承继和光大。或许惟其如此,鲁迅才会永远生动地活着——是的,在人类文学和思想的天空,鲁迅是永远不会逝去的存在!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继凯:有“民族魂”之誉的鲁迅,是我们心目中具有现代风范和引路作用的“大先生”。他年轻时就曾说过:“学说所以增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作为“大先生”的鲁迅便是既能引人多感,更能引人多思的极具感召力和启发性的一位现代文化巨人。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其伟大的“民族魂”,也必有能够代表其文化精魂的文化巨人。身处历史转型时期的“大时代”,鲁迅便是应运而生的文化巨人。很明显,“民族魂”与鲁迅的关联,不是偶然的遇合或权力决策,而是民众和知识界不约而同的长期感知与认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授李林荣:对于历史人物的纪念,在凸显和强调他们凝固在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形象和业绩时,他们在其他方面的飞扬鲜活,就容易从我们眼前黯淡、模糊,以至于消失。鲁迅的文学批评实践,正属于我们每谈论起鲁迅时,多半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乃至忽略的一项内容。

  今天我们从文学批评的视阈去回望鲁迅的历史形象,首先应看清楚相关的时代背景:在鲁迅所处的时代和鲁迅的思想意识里,文学和文化在整个社会空间是以新旧双重并置的结构存在的,而且旧的一重已是现实的强势存在,新的一重还只是观念大于实践、理想大于现状的弱势存在。当时的文学批评,在这个双重并置的文学、文化空间里,不但没有可以寄生其中或依附其上的强大丰厚的新文学创作的现成积累,相反,还要担当起为新文学和新文化的创造奋力闯开生路和通路的责任,从观念和舆论上为新文学和新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确立合法性、正当性,从现实影响上对充塞、浸透了整个社会空间的旧文学和旧文化展开整理和批判。

  张江:今天还需要读鲁迅吗?与鲁迅相连的文学传统还有必要坚守延续吗?阅读鲁迅,坚守鲁迅传统,意味着不惧沉重,意味着反思与精神自剖,这个过程中难有愉悦的体验。相比之下,那些鸡汤散文、娱乐小说读来要快意得多。对此,只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一百份甜品也没有一份主食营养丰富,虽然甜品更甘饴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