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农业

绥滨大力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控

发布时间: 2016-09-22 11:53:28   |  来源: 黑龙江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绥滨县和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在县农业局、县农开办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有机绿色水稻基地实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主要建设有农田物联网监测系统,包括气象信息、水渠监测、格田监测、虫害监测、环境监测和大米溯源平台等,截至目前实现农田物联网监测系统基地建设5处,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就是要解决和实现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包含整个智慧农业的全流程跟踪管理,是主干道,涉及农户、合作社、生产企业、农资供销商、产品销售商、政府和消费者,贯穿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种植养殖过程管理、采摘收割、加工、储存、运输、上市销售、政府监管的各个环节。追溯平台涉及到的各子系统为智慧农业的某一环节服务,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即时传送到追溯平台,最终在追溯平台上进行全流程的展现,实现“质量可监控,过程可追溯,政府可监管”。

  互联网+农业成效显著

  明确了建设“一个中心、两大示范带、三大园区、五大产业、五大平台、八大基地、百户新型电商经营主体”的工作思路。建设了“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35个,落实面积39315亩。其中3块、5355亩基地被列为省级样板示范基地。创建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绥滨县电子商务创业园”,是以电子商务为主导,集办公、仓储、物流、科研、培训、展示为一体的高效园区,10多家企业的100多款绿色有机农副产品集中展销,带动全县发展各类电子商务实体56户。正在同哈尔滨凌之迅公司构建“七大板块”体系的全产业链互联网+农业,打造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大

  绥滨县在种植结构调整上,本着“以稻治涝、以稻治旱、以稻增收、以稻富民”的发展思路,自2010年以来,大打了一场以“旱改水”为主导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取得了种植结构调整第一阶段性战役的全胜。成功打造了百万亩水稻生产专业县。水稻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39万亩发展到122万亩,占基本农田的82%,农民人均水田面积达13亩,水田面积占比居全省县级之首,水稻已成为绥滨县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依据统计口径合法在册耕地面积137.8万亩,其中水稻101.3万亩、玉米27.7万亩、大豆5.8万亩、其它3万亩)。畜牧水产养殖业步伐加快。突出发展了肉鹅饲养和江水养鱼。设立了300万元的畜牧业发展基金,肉鹅养殖基地达到20个,肉鹅总量达到80万只。200万只的畜禽加工厂已经建成投产,打造了肉鹅全产业链,可为大鹅养殖户增收2000万元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网箱养鱼,投资6000余万元在黑龙江畔建设了全国最大“中国寒地淡水鱼养殖示范中心”,形成了集鱼苗繁殖、鱼种培育、商品鱼养殖于一体的养殖基地。优质高效作物产业发展良好。实施了设施果蔬、林产品种养和杂粮杂豆优质高效作物“双万”行动计划。建设了5处标准化果蔬生产基地,带动全县设施果蔬面积达到5000亩;大榛子、红松果林等林产品种养面积达6000多亩;杂粮杂豆面积达到10500亩。今年探索对3000亩育秧大棚实施二次利用,试种了竹柳50余公顷,探索了农民增收新方式。二、三产业有序发展。实施了创业创新“双万”行动计划,即县内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达到1万人,县外从事务工经商、农业开发转出人数达到1万人。目前,全县从事种植业户不到1万户,三分之二的农户离开土地,仅农产品加工小作坊达到300多户,农民从事个体工商业户达到6000多户。今年以来已实现转移2.2万人。其中,在俄罗斯耕种土地的农户达到130人,耕种土地22.5万亩。通过结构调整,绥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