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粳稻米米质不输日本大米
发布时间: 2016-09-21 10:30:04 | 来源: 黑龙江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本报讯(记者曲静)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去日本旅游都会买点儿大米回来。去日本买米,到底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还是日本大米真比中国大米香?日前,省绿色食品交易中心用近一个月时间,就我省大米口味品质及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我省粳稻米米质不输日本大米。
调研显示:目前从种植技术、产量等方面黑龙江大米要好于日本,尤其是产量,我省平均水平为1000—1200斤,第一积温带最多可达1500—1800斤。日本水稻亩产量一直在800斤左右,但食用品质指标日本的平均水平要优于我省。如果我们不追求产量及一些抗病、抗倒扶指标,我省大米食用品质完全可以与日本媲美。今年3月14日—20日,中国北方稻作协会与日本佐竹公司在日本广岛举行了稻米米质品评,评选结果为日本排在第一、四、五、六位,中国排在第二、三、七、八、九、十位,由此可见,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北方大米的食用品质并非不可逾越日本。
大米食味值指标,上世纪末才被人们逐渐认识,并作为衡量大米食用品质指标。样品实验室分析显示,中日优质大米基础特性品质差异性不大。但双方在稻米饮食文化、品种目标选择、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导致了最终呈现给消费者食用品质上的差异。以管理水平为例,日本大米从土地到餐桌,做到了品种上的单种、单收、专储、单品种加工,大多以糙米形式冷藏储存,在食用上大多现食用现加工。但我省目前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单种单收这一问题,大多仍是混种、混收、混储、混加,很难形成优质米品牌形象,同时也直接影响销售价格。同时,储存设施不完善,实现冷藏储存也是提高、保持稻米食用品质的必备条件,稻米在0—5摄氏度情况下储存,水分16—16.5%,米的胚是活性的,如达不到储存温度,稻米胚芽无法生存,这在食用品质上会产生明显差异。
专家建议,修订现行标准,提升食用品质指标在标准体系中的权重;在品种审定标准控制上,调整食用品质指标与抗病、抗倒扶指标包括产量指标间的关系。按积温带科学选择适于本地的当家主栽品种,从根本上解决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建立政府为主导的良种培育机制,筑牢优质大米生产基础,出台强有力的优质品种产权保护措施;加大水田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稻仓储能力提升的扶持力度,实现优质稻米的单储冷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提升营销能力,塑造黑龙江优质米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