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网上塞车”“隐形长队”如何疏解
发布时间: 2016-09-13 14:11:10 | 来源: 黑龙江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全面预约挂号,现场不用等待;取消门诊输液,避免抗生素滥用……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各地不断落地的医改措施在逐渐改变百姓以往的看病模式。
记者近日在北京、广东、湖南、四川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医改举措初衷甚好,却在落实过程中出现“形式化”“一刀切”的倾向。
专家认为,“隐形的长队”背后的症结不仅在于医疗资源的稀缺,还在于有关部门有懒政思维。要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还需切实考虑患者的感受,系统推进配套改革。如果对医改落地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重视不够,容易让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打折扣。
医改落地“新现象”预约挂号催生“隐形的长队”
预约挂号,现场拥堵变为“网上塞车”。
“挂号像春运”“摸黑奔波跑断腿”,是以往群众在大医院“挂号难”的真实写照。为推动分级诊疗、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去年6月18日,北京儿童医院率先试点“非急诊全面预约”模式。“非急诊全面预约”目前已陆续在部分城市推进试点。
然而,记者日前调查发现,预约挂号也不是彻底解决“挂号难”的灵丹妙药,不少患者反映,预约挂号经常出现线上排长队的现象,线上“挂号难”成了患者遇到的新难题。
北京市民张女士一个多月前向某医院提交了预约看病申请,可预约登记一个多月,眼看着等待人数从三位数降到个位数,却被告知预约失败,因为“医保卡没有与院方关联”。
经常用微信预约挂号的“80后”刘玥告诉记者:“微信挂号排长队很可怕,挂上号后又被‘放鸽子’更可怕。”
不仅仅是网络预约,传统的电话预约线路也遭遇“塞车”。北京市民李先生通过114预约北医三院的号,“前面几百人,在线等半个多小时后放弃了,当时举着手机听了半个多小时,很无奈。”
在上海工作的徐琳告诉记者,一开始觉得比起传统到医院排队挂号的方式,微信挂号确实方便,不过试过几次后发现,微信预约挂号是另一种形式的线上排队,约专家的号太难了,一般得提前两三周,按院方规定的放号时间紧盯着手机屏幕准备抢号,基本上专家号放出来不一会儿就没了。
“隐形的长队”症结医疗资源稀缺加懒政思维作怪
记者在北京、广东、湖南、四川等地调查发现,从线下排队转为“变相”线上排队,原因复杂。
——好措施落实中没有跟上百姓需求。
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爱勤认为,预约挂号改革没有错,初衷是让病人不来医院窗口排队就能挂到号,但落实中没有考虑到一部分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等新兴工具不熟悉,需要一个过程来让病人适应、社会适应。
“例如临到病人就诊时才通知专家停诊了,这完全是技术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及时更新医生出诊信息,就不会让患者无谓地浪费时间等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部主任谢婉花说。
此外,改革过程中院方与患者信息沟通不畅也是影响百姓“满意度”的重要原因。例如“没有与医保卡关联导致预约失败”,院方向记者解释,这并非意味着前期的排队全部白费,而是只要去医院关联后即可优先就诊。但在给患者的通知中,并未将来龙去脉解释清楚,也没有留下院方的咨询电话。
——懒政思维作怪。
由于过度输液可能导致堵塞毛细血管、产生严重耐药性、损伤肝肾等危害,目前,全国多地出台了门诊“限输令”,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甚至全面取消门诊输液。
李爱勤说,“一刀切取消门诊输液的做法我一直反对。防止抗生素滥用,不能单靠取消门诊输液解决,制定规则、强化管理才是治本之策。”李爱勤建议,需要兼顾特殊性,避免依赖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可以建立“输液清单”,规范输液行为,逐步引导公众合理用药。
有患者认为,微信挂号是另一种形式的排队。尽管无需亲自去医院的挂号窗口熬夜排队,但医疗资源并没有增多,医生也还是那几个医生。如果用微信预约名医,却总是显示“无号”,所谓的预约挂号就是换汤不换药。
——预约挂号只治标,“排长队”的核心症结在于医疗资源仍然稀缺。
专家指出,预约挂号渠道多元化,为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方式,但并不能根治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要解决好挂号难的问题,不仅要拓展挂号渠道,优化挂号模式,还应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与诊疗水平,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完善改革配套措施避免“有形长队”变“隐形长队”
多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都认为,真正解决“挂号难”,预约挂号还需更“人性化”。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牟雁东建议,完善预约挂号方案,分类考虑,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专门设计服务措施、服务流程,让预约挂号更加人性化,不让任何一名患者卡在挂号环节。
“预约挂号只是最开始的步骤,患者检查、复查、住院等一系列环节管理都需要跟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信息管理部部长雷舜东说,该院已经实现在微信预约挂号平台在线咨询、查看医嘱和检查报告等多项功能,改善就医体验,促进患者分流。
专家认为,任何政策都不能“单兵突进”,或是“一刀切”划线,让医改流于简单、粗暴,应踏踏实实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专家同时指出,要想彻底解决“挂号难”,根本还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使改革系统、综合地向前推进,而不是“单兵突进”。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