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文化

当代文学,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发布时间: 2016-09-03 09:50:57   |  来源: 人民网    |  责任编辑: 李晓宪

  

  笔者主持的“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力”研究,至2016年已经进行到第五个年头。每年都依据全世界2万多家图书馆书目系统,对中国大陆600家出版社去年新出(含再版)的全部图书进行检索,依据全球收藏图书馆数量30家以上的标准,得出2016年度世界传播范围最广的年度图书榜单。这个榜单年年充满变化,也往往意味深长。

  下表的书单中,2016年度世界影响最大的中文图书有18种,只有1种为历史图书,其余17种全部为中国当代文学图书。这个数据再次验证了本项研究之前的判断: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并逐渐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人们了解中国社会发展面貌的一个窗口。

  纯文学作品受到高度关注

  排在今年榜首的,与2015年一样,依然是严歌苓的作品。今年上榜的是她的新作《床畔》,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描写了一个军队女护士和她护理的一个英雄铁道兵以及一个军医之间的爱情故事。该书全球收藏图书馆为52家。从这52家图书馆性质来看,除了1家为中介公司机构外,其余51家图书馆中,有10家大学图书馆,另41家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公共图书馆。这个数据再次验证本项研究之前的结论:海外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图书馆的购买、收藏的大户。以美国为例,美国有12.3万家公共图书馆和3.5万家博物馆,这些数量庞大、坐落在美国普通民众身边的公共图书馆,近些年不断增加对于中文图书的选购预算,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华人新移民的阅读需求,促使大陆出版的当代文学新书大幅增加。中文图书,是伴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世界的,这一点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几百年前在全世界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严歌苓的作品能够持续获得世界图书馆系统的高度关注,与她能够用中文、英文写作,对东、西方文化熟悉、在两个世界都有很大的知名度高度相关。她作品中所呈现的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形象,都折射着她长期往来于东西方社会的文化体验和长期积累,一些异域文化的直接和间接的经历与经验成了她创作的“矿藏”。基于严歌苓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再次传播,更增加了她的知名度。

  进入2016年世界影响最大的图书排行榜的,还有一批中国最为知名的纯文学作家,如余华、迟子建、王蒙、周大新等人的新作。这些作者在国内外文坛的知名度都很高,有些还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因此世界图书馆系统对于这些中国一流的纯文学作家的新作差不多都给予高度关注。如迟子建的《群山之巅》讲述的是中国东北边陲小镇上一群普通人物的故事,周大新的《曲终人在》讲述的是中国官场错综复杂的历程,王蒙的《奇葩奇葩处处哀》讲述的是大变革时代都市人心灵的扭曲,它们展现了一个多元而不断变化的中国社会。

  名人纪实类作品获得青睐

  除纯文学作家之外,近些年中国文坛涌现的一大批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作家日渐获得海外图书馆的青睐。如已出版过《步步惊心》的桐华,同时身兼影视制作人,2015年出版的《那片星空那片海》进入全球38家图书馆。该作品2016年拍摄成为一部现代偶像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台热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榜的图书中有一批为中国各界名人纪实类文学作品。这类图书是世界市场上最具有人气的一个大众阅读类别,常常动辄创造销售数百万册的记录,是欧美政界新星、商界名流、文化大咖等社会精英表达理念、展现形象的战场。今年上榜的中文图书中,一本是由李开复著、邓美玲编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进入全球34家图书馆。该书讲述了李开复2013年9月罹患淋巴癌以来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其职场传奇激励和鼓舞了无数个中国青年人。在疾病面前,李开复同样情真意切、字字珠玑,真实地再现了他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了名人的另一面。另一本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宿命:孤独张艺谋》,由周晓枫撰写,全世界收藏图书馆为36家。该书将张艺谋的工作、家庭、事业、兄弟、朋友、恋人一一进行梳理、描述、评价,卸下了笼罩在张艺谋身上的名人光环,被张艺谋评价为“字字滴血、刀刀见肉”。

  其实在30家收藏图书馆的标准以外,还有很多类似作品,如中央电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白说》,进入全世界28家图书馆;记录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生平的《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饶毅著,进入全世界25家图书馆。 这些中国当代名人作品出现,并大幅进入世界图书馆系统,预示着当代文学创作与世界文学流行趋势的日益合流。笔者认为,今后此类文学创作将会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类别,上述图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全世界收藏图书馆数量越来越多。而从销售市场来看,创造销售记录的图书也会出现在这一类作品中.

  今年上榜的此类图书中,还有历史资料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如《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由宋以朗、陈晓勤撰写,全世界收藏图书馆为36家。该书记述了著名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宋淇的生平事迹,披露了他与中国著名学人、作家钱锺书、张爱玲、傅雷、吴兴华等一代文化人的交往历程,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另外一本是人民出版社的《阎明复回忆录》,进入全世界31家图书馆。该书共95万字,讲述了阎明复少年时代、大学岁月、翻译生涯、文革遭遇以及恢复工作后的许多往事。全书跨越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从“九一八”事变到新中国改革开放,涉及许多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该书从分类上属于纪实类文学传记,但内容上更多的是个人历史亲历,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因而这类图书多被一些大学图书馆作为史料进行收藏。

  总之,中国当代文学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一扇窗口。尽管这扇窗口还受到语言、文化等各种局限,但中国之大、文化之丰富,其魅力已经足够吸引人。中国文学已经大步迈向世界时代,其标志就是不论中国名人的心理历程,还是普通人的爱恨情愁,都有广泛的读者群。因此,作家、出版家、翻译家要做的就是让中国文学的这扇窗开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