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来稿照登

不法保健品欺骗老人花样多

发布时间: 2016-08-24 09:07:01   |  来源: 中国网--健康中国   |  责任编辑: 李晓宪

 比如,根据《华西都市报》的报道,两年前开始,家住成都金牛区的丁金全和老伴张冠秀就经常听“健康讲座”,且不顾儿女劝阻,花了11万元买保健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推销员“比自己的儿女还好”,不仅常打电话嘘寒问暖,常带他们出去玩,甚至还给他们洗脚,口口声声喊“爸妈”,“不支持对方都不好意思。”

  对于因此而上当受骗的老年人,专家也给他们的家属提出了建议:“家里人与其与老人不断争吵、指责,不妨学学那些保健品推销员,多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并尽量满足,将他们对‘保健专家’和保健品的依赖,转为对家人的依赖。”

  老年人消费陷阱多 中消协曾发消费提示

  除了以上这些招数以外,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忽悠”老年人上当消费,还搞出了“免费旅游、聚餐”、“送米送鸡蛋”,“摆摊设点免费体验、体检”等方式。今年315期间中消协向老年人特别提出以下消费风险提示并慎防十大消费陷阱:

  一、有病切记乱投医。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医院和机构去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

  二、免费承诺别轻信。老年人面对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半价等要经得住诱惑,不贪图小便宜。

  三、虚假广告要辨别。近年来,保健食品、医疗、药品广告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识。

  四、专家忽悠不上当。老年人因有病在身,他们特别渴望专家、医生的指导,对他们的医嘱也深信不疑。但是,要特别防范所谓的“专家”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

  五、无效退款难实现。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或药品,不惜违法广告法,承诺保证疗效,无效退款。对此,老年人不要相信。

  六、养生讲座不购物。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对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相诱惑,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老年人不要随意在讲座上购买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七、“政策补贴”不可信。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国家卫生部的电话向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直接打电话,慌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老年人不要为了获得所谓“政策补贴”而上当受骗。

  八、保健品药品要区分。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老年人要注意区分。

  九、上门维修找对人。老年人家中电器坏了需要维修时,要向正规家电企业咨询和报修,切忌网上乱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维修。

  十、面对诱惑防风险。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面对金融商家高利率诱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诱惑。切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