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亭镇打造现代农业公园 从"鱼米进仓"走向"鱼米入画"
发布时间: 2016-08-18 10:43:49 | 来源: 齐鲁网 | 责任编辑: 刘振海
在苏蓼垸现代农业公园,一座座美丽的休闲农庄正在提质。长沙晚报记者 颜家文 摄
制图/王斌
地名来源:东城原属铜官乡,新中国成立后划出,设东冲乡和西城乡。在大公社变成小公社时,经调整衍变合并,设立东城人民公社。恢复乡制后变成东城乡,后乡镇建制时更名为东城镇。
区划调整:原东城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7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万余人。2015年12月,东城镇除慎家桥社区五杉片划入铜官街道外,其余全部并入茶亭镇。现茶亭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共有人口5.4万人。
长沙晚报3月8日讯 记者 颜家文
湘江北去,穿越千年陶都铜官古镇,突然向东拐了一个大弯,就此进入湘阴一去不复返。大湾在江东圈出一片肥沃的土地,这就是东城。提到东城,你也许觉得陌生,但说起300元一斤的东成生态椒及静慎村红薯粉,你的记忆一定会随着舌尖味蕾一起慢慢复苏。
过去 余氏祠堂里,少年左宗棠读书声琅琅
东城独特宜人的风水,孕育了丰富的人文历史。说起东城“两库一河,5祠13庙”,茶亭镇老干部蔡星球如数家珍。
“最有名的自然是余氏祠堂。”蔡星球说,清朝乾隆十二年,东城余氏家族在现静慎村余家段建祠堂,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气势恢宏。清朝大臣左宗棠母亲就是余家的,左宗棠小时候家里穷,寄住在外婆家,与表兄余宏亮一起念私塾,在余家段完成启蒙教育。清朝光绪三年,左宗棠赠一幅金匾给祠堂,写有“庆衍星沙”四个字,可惜如今祠堂和金匾都已被毁。
“5祠13庙,除了文星塔外,都已被毁。”说起这些,蔡星球满脸痛惜之情。在余家段附近,记者见到已有130多年的文星塔,六边形状,五层高的巨塔矗立在田野之中,犹如一根巨大的铜鞭,镇守着一方家园。据载,文星塔由余氏家族捐资建于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取名含意是“紫微高照,文运昌隆”。蔡星球说,原来文星塔的每个檐角都系有铜铃,迎风摆动,声闻数里。目前,茶亭镇政府正在修整完善古塔,作为美丽茶亭的又一张旅游观光名片。
现在 300年前生态辣椒品种飘香粤沪
除了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东城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特色农业了。
镇党政办主任张应佳介绍,东城历史上一直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粮鱼。近年来,由于实施农业强镇战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逐渐壮大,全境更被划入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规划区。目前,片区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东成生态椒、静慎红薯粉、雪峰山茶油、苏蓼红湘莲等农产品远近闻名,一度远销上海、两广等地。另外,苏蓼垸也被规划定位为高规格的现代农业公园,已建成1000亩鲌鱼养殖基地,鼎泰农业、东成生态园等企业也逐渐成为东城片区的农业产业新亮点。
“我们本地辣椒皮软,清脆爽口,辣度适中,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欲罢不能。”辣椒种植户姚新明介绍。县志记载,当地辣椒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种植,据说当年专门朝贡给皇帝。每到开春时节,进货商进村抢购、预订,一斤辣椒卖出两三百元也不是稀奇事。
未来 向休闲观光农业转型,呈现的将是“鱼米入画”
茶亭镇和原东城镇都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两镇合并显然不是简单的“二合一”加法,更多着眼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正如茶亭镇党委书记郑波所说,“二合一”有利于推动农业集约规模经营,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譬如整合涉农资金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发展新样板等。
连日来,在苏蓼垸现代农业公园,记者看到的是一片火热的建设景象,挖土机轰鸣,工人络绎不绝,一个个标准化的鱼塘正在不断挖成,一座座美丽的休闲农庄正在不停提质。
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且与湘江古镇铜官一线之隔的特殊地理位置,东城片区的农业正在全力朝休闲观光农业转型。郑波表示,以苏蓼垸现代农业公园为重点,今后东城片区将深挖农耕文化内涵,突出农业与旅游、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建设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创意、田园景观、农产品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以前是‘鱼米进仓’,今后就是‘鱼米入画’,农业将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