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亚》到《李娜》银幕奥运情
发布时间: 2016-08-17 09:19:55 | 来源: 京华时报 | 责任编辑: 李晓宪
《阿普正传》
《烈火战车》
《奥林匹亚》
《奥林匹亚》里约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无论是运动员的表现还是赛场的花絮都能成为热议的焦点。从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诞生第一部奥运电影开始,用电影方式记录历史就与奥林匹克运动联系在一起。国外有不少经典的奥运题材的电影,比如《奥林匹亚》《东京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也有以励志故事打动人心的《阿普正传》《烈火战车》等,在炎炎夏日下重温一遍经典不失为一件乐事。而反观国内电影市场,奥运故事却甚少被搬上大银幕,而体育电影一直被视作“冷门”,未来反映羽毛球运动题材的电影《击战》、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李娜》都将和国内观众见面,他们能突破这道“壁垒”吗?
一、金典款
从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诞生第一部奥运电影开始,为每届奥运会拍摄一部官方电影已成为历届奥运会的传统项目,用电影方式记录历史就与奥林匹克运动联系在一起。在电影史上,奥运题材的电影很多为纪录片,它们记录了奥运发展历程中许多重大的事件以及鲜为人知的故事,并成为经典之作。关于奥运会有几部重量级经典纪录片,分别为莱妮·里芬斯塔尔执导的1936年奥运会的《奥林匹亚》,巿川昆执导的《东京奥运会》和西班牙名导卡洛斯·索拉导演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此外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官方电影《八个视点》也构思独特,设计巧妙。
《奥林匹亚》(1938年4月在德国上映)
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官方电影,由当时受到希特勒赏识的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执导,里芬斯塔尔想将奥林匹克表达成古代文化的化身,她把运动员表现成为艺术家、运动艺术的实践者。通过镜头可以看到了运动之美,竞争的刺激以及理想主义的巅峰。
由于同纳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片中也有许多希特勒的镜头,且传达了许多纳粹思想,因此它在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但是单从画面和拍摄角度看,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奥运题材纪录片中最为精彩的之一。影片分《民族的节日》和《美的节日》两集,全程记录柏林奥运会。
二、励志款
和奥运相关的电影,除了纪录片,最多的要数一些有着励志元素的故事片,例如《烈火战车》《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拳王阿里》《阿普正传》《冰上轻驰》《追梦赤子心》等,影片以这些生动的故事展现奥运精神。
《烈火战车》(1981年上映)
《烈火战车》由休·赫德森执导,本·克劳斯、伊安·查里森、伊安·霍姆等主演,是奥运题材影片中最著名也是获奖最多的影片。这部英国拍摄的以短跑运动为背景的故事片,在1982年美国第54届奥斯卡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
故事讲述的是两个热爱短跑的青年人的故事,亚伯拉罕在一次比赛中输给里德尔后丧失了跑步的信心,从此一蹶不振,但是在一位名教练的提点之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短处正是在于缺乏自信。最后通过艰苦的训练,亚伯拉罕终于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赛跑金牌。这部影片描写了两个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青年为理想不懈努力奋斗的故事。《烈火战车》的主题曲之后也曾在伦敦奥运会的竞技场上和颁奖仪式上响起。
《阿普正传》(1997年1月24日上映)
《阿普正传》由史蒂夫·詹姆斯执导,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长跑选手史蒂夫·普方坦的生平故事改编。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史蒂夫·普方坦纵横田径赛场上,是当年体坛上最具光芒的明星,他21岁那年(即1972年)代表美国参加慕尼黑奥运会,锋芒毕露,但因故错失夺金良机。好强的普方坦坚强地面对众人的眼光重新开始,蓄势待发准备迎向下一届奥运会,但不到3年,他却因一次车祸,英年早逝,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年上映)
影片由侯咏执导,讲述了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突破当时的种种政治困难,参加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的历程。1932年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在100米起跑线上,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单刀赴会。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刘长春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影片由李兆霖饰演刘长春的角色。
三、小清新款
近些年奥运题材的电影也出现了不少“小清新”之作,和喜剧、爱情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也颇受年轻人喜爱。
《铜牌巨星》(2016年3月美国上映)
喜剧片《铜牌巨星》由出演过《生活大爆炸》的梅丽莎·劳奇和“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主演,影片主角霍普·安·格里高利曾夺得过奥运会女子体操项目铜牌,成为当时美国的英雄人物。退役后的她,每天穿着参赛时的运动服,享受着免费的可乐汉堡,沉浸在夺铜的昔日美梦中,并以此来维持自己可怜的尊严。当她从旧梦中走出,成为小镇里新人的教练时,生活才逐步走上正轨。影片将这位“铜牌巨星”塑造成了一个披着英雄的外衣,内里却与英雄角色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奇葩”人物,内外反差造就了她的古怪,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飞鹰艾迪》(2016年3月上映)
影片由“狼叔”休·杰克曼和人气小生塔伦·埃格顿主演,聚焦艾迪·爱德华兹在1988年冬奥会上的成名故事,诙谐幽默。“飞鹰艾迪”艾迪·爱德华兹这位患有高度近视的英国跳台滑雪运动员在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排名倒数第一,奇怪的是,许多人都觉得他的糟糕的比赛成绩反而成了幽默的源泉,艾迪因此而声名鹊起。1990年奥委会出台了一条新规,规定凡是想代表本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必须是世界上最顶尖的选手。这条规则被人们称之为“飞鹰规则”。休·杰克曼饰演的过气滑雪明星查克·伯霍恩不仅是艾迪·爱德华兹的教练,也是他心灵上的导师。
四、国产奥运片
此前林超贤《破风》的成功让不少国内影人关注到这一题材影片,但体育题材电影在中国市场斩获高票房并不容易。接下来谁会成为勇吃螃蟹的突围者呢?不少有奥运背景的体育电影近日也宣布筹备或上映。
《击战》(原名《我是英雄》)
《击战》为国内首部反映羽毛球运动题材的青春励志电影,围绕羽毛球运动员为核心展开,讲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奇迹俱乐部如何冲破危机,再战江湖的故事。影片由闫旭升执导,王小帅担任监制,鲍春来、王景春、王森、乔欣、李彩桦、刘小光等主演。
谈及监制原因,王小帅表示非常喜欢体育题材内含的韧劲儿,该片也让他实现了一次角色转换。该片是前羽球世界冠军鲍春来的银幕首秀,他在片中饰演的陈霆轩是一名俱乐部羽球手,与王森饰演的雷皓是一对亦敌亦友的热血兄弟。影片得到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谌龙、李宗伟,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的支持,将于9月登陆全国院线。
《李娜》
电影《李娜》是导演陈可辛根据中国女网名将李娜的自传《独自上场》改编的传记类电影,讲述的是网坛传奇李娜的人生故事。影片正处在筹备阶段,主演人选尚未公布。而今年5月的体育产业跨界峰会上,主持人张斌与陈可辛进行了探讨,陈可辛也介绍了目前正在筹拍的《李娜》的最新进展。
陈可辛表示这部影片比拍《中国合伙人》要难,剧本改了很久,“开机也要明年了,有可能是2018年才能上。”关于李娜的人选,陈可辛表示有两手准备,一是找一个大明星,“我跟李娜很早就交流过谁演。我记得第一次跟她聊天时,她还轻轻地问了我一句:‘那不用我演吧?’我说当然不用。我们并没聊过要找哪个演员来演,但在我心里,我觉得汤唯挺像,不只是样子,还有气质。而且,汤唯也要做妈妈了。”另一手就是不停地找新人,还要找少年、青年李娜人选,“我们还找过一个英国特效化妆的大师,他参与过《此时此刻》制作,把不像李娜的人弄得比较像。”
如何拍好同题材?陈可辛:人物最重要,技巧其次
国外有不少或经典或和年轻人贴近的人气奥运题材的电影,但反观国内电影市场,奥运故事却甚少被搬上大银幕,体育电影一直被视作是“冷门”,同类题材影片上映票房平平,让投资者望而却步,这样的题材在国内多以影视剧的形式呈现。
上一部广受好评的国内奥运题材影片还是2008年的那部《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由侯咏执导,讲述了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突破当时的种种政治困难,参加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的历程。1932年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在100米起跑线上,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单刀赴会。
影片上映后,也被称意义大于拍摄技巧,影片的励志打动了不少观众,但也被指有一些人物对白经不起推敲、故事情节拖沓的问题。体育题材尤其奥运题材影片,该如何拍好?如何在“励志”的外壳下让观众喜爱并流传成为经典呢?
谈及怎么拍好这类题材的故事,陈可辛认为电影的灵魂是要找到自己为什么要拍,“作为一个喜欢足球的人,我每次看都不满足,因为镜头不是大而宽的镜头。我的看足球习惯还是在宽的镜头中看到出神入化的球技。但是当你把宽镜头用来拍你的主角,拍你的明星,拍他的脚法,观众就觉得很假,还看不到全局。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电影技巧对体育电影来讲是双刃剑,很难说它是加分还是减分。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看人物、看剧情、看情感、看共鸣的。”
他认为体育题材就是活生生地把一堆经历丰富、刻苦、立志成功的故事讲得有血有泪,“每个运动员成功都离不开这些元素,这些元素恰恰就是电影主角最需要的元素,把这些元素展现在银幕上,可能才是对观众最有益的。把网球拍得多好看,足球拍得多好看,镜头怎么样,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觉得足球最好看的就是人物,部分球星从小在最贫穷的状态里面成功,每个人都好像一个男主角一样,我觉得这个才是足球最好看的地方,而且又不像一些美式足球都看不到样子。每个人,永远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人物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