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新政还须留下微调空间
发布时间: 2016-06-24 11:27:31 | 来源: 健康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狂犬病疫苗断货、手足口病疫苗断供……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之后,疫苗又在遭遇新的难题。虽然政府相关部门于6月14日发布修订通知,设置8个月的政策过渡期,但疫苗企业相关负责人仍担忧,国家前不久发布的疫苗新政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或许会让二类疫苗涨价。疫苗风波刚过,疫苗短缺又频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背后,凸显的是提升疫苗安全度的迫切与不易。
疫苗新政实施后,各省级疾控中心疫苗采购平台建立缓慢、区县级疾控中心冷库容量有限、企业冷链运输负担陡然增大、运输时间增加等,让二类疫苗的流通之路走得有点儿磕磕绊绊,甚至让部分疫苗只能在冷库里“睡觉”。应该看到,政策过渡期的设置有助于恢复二类疫苗的市场秩序,减少二类疫苗生产、销售企业的损失,化解此起彼伏的供货紧张和断货问题。而针对疫苗的特殊性,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有必要留出微调的空间,以保障新旧政策衔接有序。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政的出台是疫苗安全事件“倒逼”而来的,疾控部门及生产企业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执行起来难免遭遇梗阻甚至停滞。当务之急,是如何防止出现更大的连锁不良反应。首先就是要补缺,从细节上落实。省级疾控中心疫苗采购平台的建设也好,区县级疾控中心冷库容量的扩容也罢,这些都是新政实施的基本配套,理当尽快督促落实。从国家层面来说,除了加大配套投入,还须补上基层情况调研摸底这一课,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有预期,对改革时间窗的设定也要做到心里有数。
疫苗新政意在加强二类疫苗市场的监管,重塑流通市场,以阻断中间环节、减少利益寻租、减轻使用者负担,保障使用安全。如果二类疫苗因此涨价,是不是就违背了初衷?老百姓会不会买账?大家都知道,疫苗并非一般的产品,牵涉千家万户,疫苗安全意味着健康防线的巩固;疫苗需冷链储存,对运输条件也有相当苛刻的要求,“既要便宜又要好”的大众标准,在疫苗这里可能会“吃不消”。如何让这个代价在公众可承受范围之内,还需政府投入和利益让渡上的新设计。
对二类疫苗正常的需求经不起等待。就像用来救命的狂犬病疫苗,政策上就应该有所倾斜,让需要的人都能及时用上。疫苗新政落地的尴尬与一系列社会不良反应,督促我们持续追问:革除利益输送、加强全线监管后,如何保持二类疫苗从生产、运输到使用的积极性?二类疫苗由疾控部门专卖后,如何“内外双发力”,帮助其改进治理结构,规范运作流程?大而化之,将来整个的公共卫生设计上,又该如何更多地还原疫苗的公益本质?这些都是疫苗新政实施后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