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中国中医

病证结合防治胆石病获认可

发布时间: 2016-06-02 17:27:07   |  来源: 健康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陈容焕

  目前,胆石病的发病机制还在不断研究中,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的后遗症制约了手术的开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认为,胆结石的治疗不仅仅是去除结石“异物”本身,还需解决形成结石的“源头”和中间环节等,他领衔完成的“基于病证结合胆石病防治的系列研究与应用”近日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胆石病是指肝脏、胆总管、胆囊等部位发生的结石病。我国胆石病的发病率约为10%,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更高。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胆石病属中医“胁痛”、“黄疸”等范畴,目前胆结石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造成的损伤、引起的重症胰腺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肝胆管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手术后的结石残留和复发等制约了手术的开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胆石病的防治问题。方邦江、朱培庭、张静喆等教授认为,胆结石的治疗不仅仅是去除结石“异物”本身,关键是要恢复、重建肝胆系统的正常功能,因而中医药在防治胆石病中的作用已引起愈来愈多的重视。

  在中医药防治胆石病领域,方邦江教授领衔的研究项目实现了三代人的持续创新。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院内已故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教授的指导下,建立了融消炎、排石、溶石、防石、降脂为一体的胆石病中医药防治体系,以朱培庭教授领衔的研究项目组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胆石病临床规范化和作用机理等系列研究。项目组基于临床研究发现,胆道疾病在中医生理、病理上与肝脏密切相关,首次创造性提出“胆病从肝论治”的中医学术理论,并率先从代谢与胆道动力学途径,揭示利胆中药及其有效组分治疗胆石病的作用靶点与机制。

  方邦江教授领衔研究完成的“基于病证结合胆石病防治的系列研究与应用”,是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又将学科推进了一大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先导、产学研同步协调发展的中医现代化之路。此外,该团队还研发出上海地区第一个国家中药新药“胆宁片”。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与同类进口药物相比,“胆宁片”对胆石病总有效率、腹痛和腹胀缓解率等方面优于或具有同等疗效;而研发的另两个新药“芍杞颗粒”和“升清胶囊”也已完成了成果转化。

  随着不断与现代医学接轨,中医药治疗胆石病已成为除了外科手术外的另一个较好选择。方邦江教授团队建立的胆石病中医诊疗技术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