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健康常识

鹅膏肽类毒素主要损害内脏

发布时间: 2016-05-19 13:42:09   |  来源: 广州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原标题:鹅膏肽类毒素主要损害内脏

  

白云区食药监局提醒市民切勿采食野蘑

  常见毒蘑

  广东5人误食剧毒蘑菇“裂皮鹅膏”中毒。据了解,白云山上也发现了这种蘑菇。此外,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和铅绿褶菇。为此,白云区食药监局在官网发出提醒称,今年春夏雨水较多,各种毒蘑菇不断出现,请广大群众千万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致命白毒伞

  毒性很强,是引发死亡最多的菌种。该菌种在白云山、天麓湖等景区生长较多,多发现在黧蒴树分布较广的地段。

  铅绿褶菇

  很容易与一些食用蘑菇混淆,是引发中毒事件最多的菌种。该菌种分布广泛,喜雨后生长在草地、田间、蕉林等地方。

  白云区食药监局消息:5月9日,广东省发生5人误食一种白色野生蘑菇严重中毒的事件,该中毒样品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毒菇专家李泰辉研究员和邓旺秋博士鉴定为裂皮鹅膏(Amanita rimosa)。

  而且,据广州市食药监局官网5月17日消息称,李泰辉研究团队近日在白云山上也发现了裂皮鹅膏等有毒蘑菇。

  裂皮鹅膏是我国近年发现的一种剧毒蘑菇新种,该菌与广东大名鼎鼎的头号毒菇杀手——致命白毒伞酷似,含有剧毒的鹅膏肽类毒素,误食50克子实体(一两)即可使人致命。鹅膏肽类毒素主要损害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肾脏),毒素一旦进入体内,严重时将会导致肝肾功能衰竭死亡。

  广州市食药监官网消息称,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地区存在的毒蘑菇多达114种,其中5种含有剧毒,26种毒性较强。

  据了解,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和铅绿褶菇。白云山常见白毒伞等毒蘑菇。近年来,帽峰山等地也发现了白毒伞的踪迹。

  白云区食药监局表示,毒蘑菇中的毒素十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蘑菇中。毒蘑菇中的毒素难以去除和破坏,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

  毒蘑菇的生长:每年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是旺盛期。

  分布与种类:毒蘑菇在我国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在广州白云山、萝岗、增城等山区常见白毒伞、鹅膏菌等毒蘑菇。近年来,在华南植物园、帽峰山、天鹿湖、火炉山等地也都有发现白毒伞。

  据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的资料,从2000年至2014年3月,广东有案可查的蘑菇中毒事件近80起,中毒300人,死亡43人,95%死者误食致命白毒伞。

  有些无毒蘑菇,长着长着会变毒

  食用蘑菇中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食有毒蘑菇。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或混杂生长,常常被人误采误食。甚至,以前可以吃的野生蘑菇,随着时间推移,或生长的地方有毒,也容易发生变异,成为毒蘑菇。二是加工环节也可致中毒。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蘑菇,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

  中毒来不及就医,先催吐导泻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救治。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同时,应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要防止中毒,就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如果怀疑选购的食用蘑菇中混有不同类型的其他蘑菇,不要购买食用;不要轻信个人经验和民间方法来鉴别毒蘑菇。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发出风险提示:野菜采摘同样要注重新鲜,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不采、不吃,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及公路周边的野菜也不要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