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主题活动

血压高躺躺就行了吗

发布时间: 2016-05-16 16:03:23   |  来源: 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建设健康中国,慢病防控刻不容缓。慢病更得细防细治,搞点靶向疗法

  血压收缩压170以上,空腹血糖15以上,却从来不接受治疗,不舒服就躺一躺,晕了就躺一躺,然后好一点就算是挺过去了。在日前召开的H型高血压专家共识解读会上,王陇德院士讲起一位地方领导同志的慢病攻略。王陇德询问其不吃药的原因,得到的答复是一吃药,就停不下来了。

  害怕吃药,担心药物依赖,这是不少慢病患者的通病。他们却从没考虑过慢病带来的致命后果。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最容易诱发脑卒中,即百姓常说的中风。卒中以往是70岁左右才发病,如今年轻化趋势明显。根据统计,我国卒中病人中40岁—64岁的中年人群占近50%,其中60%的高危病人是中年人。

  全国高血压患者3亿多人。如果一个老人瘫了,不能自理生活,一个家就瘫了。如果一个中年人出问题,顶梁柱就塌了!如今银发浪潮席卷中国,如果任慢病蔓延,健康中国谁来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还能实现吗?

  慢病防控刻不容缓,也引起各方关注。虽然经费标准提高了,可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也在攀升,长期高居国民死因第一位,而卒中则是引发肌体残疾的第一原因。为何官方重视了,标准提高了,患者却越防越多?

  现在的慢病防控有点像“大水漫灌”,只是水过地皮湿,表面上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但居民对疾病的准确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不够高,医疗机构对慢病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治疗也不够充分。以高血压为例,近十年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我国高血压患者多数不只血压高,同时伴有同型半胱氨酸高,最新研究称之为H型高血压。这正是导致高血压病人发生脑卒中的最大“帮凶”。受西方研究的影响,我国高血压指南中对此重视不够,研究更少。H型高血压病人背后可能是我国居民普遍缺乏叶酸,而国外人群不缺叶酸,特别是美国在面粉里补充了叶酸,就像我国在盐里面补充了碘一样。既没有全民补充叶酸,平时饮食又缺乏叶酸,循证医学验证了我国高血压患者“低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脑卒中发生率”的不良事件链,也解释了慢病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慢病更得细防细治,搞点靶向疗法。依据国情,给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开出一张靶点明确、疗效显著、独具特色的“中国处方”。找准症结,实现精准防控,不仅可以为医疗费用“减压”,也为全面小康“助力”。就拿换药为例,在传统治疗模式下,首先选A药,A药不好换B药,一直换到C药。而精准模式有了循证医学证据,有了基因学诊断,再加上临床诊断,减少了A到B到C的过程,就减少了病人病情的波动,降低病残率,相当于牵住了慢病防控的牛鼻子。

  要把慢病防控落到实处,也有赖于健康知识的精准传播和预防为主的精确制导,引导人们有意识地预防。提高慢病知晓率不难,落实到饮食起居却不易。健康生活方式要避免行而不知,还要杜绝不知而行,让百姓将这些医学常识入眼、入耳、入心、入脑,知行合一。

  健康是1,其他都是0。建设健康中国,健康中国人是题中应有之义。把塔基筑牢,让每个中国人健康生活,健康中国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